周浦镇丨英年早逝的书画艺术家许醉侯先生


作者:周到君
编辑:丁夏
时间:2018-11-13 21:52

人杰地灵的老周浦为全国书画之乡,在近代(清末民初)书画人物中除了闻名遐迩的王一亭、张南冥、苏局仙等外,我们在历史的尘封中发现挖掘到另一位书画艺术家许醉侯先生,今天让我们具体详实了解有关许醉侯先生。

作者介绍

布民(许醉侯先生外孙)1950年生人,周浦中学66届初中毕业生,下过乡,当过兵,退伍复员后进汽车传动轴厂做工人,自学考试取得大学学历后在纳铁福公司从事员工培训教育工作,现已退休。

英年早逝的书画艺术家许醉侯先生

■ 许醉侯先生

许醉侯先生祖籍浙江,后迁上海浦东周浦(早先在中大街,同因房屋烧毁搬入竹行街东),许醉侯先生(1898一1929),原名许祖荫,小名锡曾;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交大前身)。

■ 竹行街东南段

先生自幼酷爱国学,师从王一亭(1867~1938,名震,号白龙山人),为王一亭入室弟子,在画师刘海粟等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中,主教诗书画。

许醉侯(许祖荫) 1925一1926年期间任上海美专国画系主任,兼书学、诗学教授,之前国画系主任1924年为诸闻韵,1927年为钱瘦铁。许又曾协助杨雪玖创办城东女校等……

■ 当年上海美专校门

在上海美专期间,与诸闻韵、钱瘦铁、潘天寿等为同事,勤奋不懈,热爱公益,并与吴昌硕、蔡元培、康有为、黄炎培等仁人志士均有来往。

■ 此为许醉侯先生与王一亭之子王季眉合作

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曾安排组织一些国画画品参加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其中许醉侯先生有两帧作品送美参展~

当时,刘海粟迅速安排人员设计中国展示馆,并在校内广泛征集展品。共挑选了14位画家的27幅作品,除了李毅士的油画《杨妃出浴图》外,其余均为国画,主要有刘海粟、潘天寿、谢公展、许醉侯、钱瘦铁、闵湘琴、诸闻韵和杨雪玖等人的作品。

■ 上图为著名画家吴茀之先生1924年的作品《富贵神仙图》

应该说,许教授曾是大画家吴茀之的贵人。

直到1922年,吴士绥(吴茀之)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开始接触到王一亭、吴昌硕等海派大家。当时美专的国画教师是许醉侯,初见士绥的花鸟画,就觉得"有点苗头",特地带他去拜访吴昌硕、王一亭。吴昌硕此时年过八旬,艺术上炉火纯青,声望也如日中天,士绥一见之下,为之倾心。从此,他不再学蒋南沙的工笔,转向海派的“大写意”之路。据同乡同学张书旂回忆:"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时候,我们勤学苦练不分寒暑。那时,把两只皮箱拼起来当画桌,轮流作画,吴茀之就是其中一个。"勤学苦练有了结果,1924年,士绥画了一幅《牡丹水仙》作为毕业创作,许醉侯见后非常高兴,为此画题诗题款,在款中说:"吴君士绥画笔雄浑,气象高古,近法缶翁,上追复堂"。此时的吴士绥,已深得海派大写意的精髓。

吴茀之的《富贵神仙》图作于1924年,时年24岁。早年的吴茀之初学蒋南沙工笔一路,后求学上海美专,深受吴昌硕启发而专攻写意,所以从此画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吴氏画风的影响。画上有他在上海美专的老师许醉侯的长跋:"凌波妃子湘江步,绝代天姿翠阁芳。富贵神仙如此艳,更谁一曲奏霓裳。吴君土绥画笔雄浑,气象高古,近法缶翁,上追复堂。兹以近作索题,为书二十八字张之。甲子长至节,许醉侯并志。"

■ 此为许醉侯先生的作品之一


■ 许醉侯先生胸有大志,事业有成,然则终因病英年早逝(卒于1929年9月,享年31岁)。

其妻张崇纹亦自幼熟读诗文,聪慧过人,惜悲夫伤情,不久随之离世… 之后家道中落,又逢日寇侵华,祖屋被焚,画品失散,只留四个幼女相依为命,后辈衰弱,难以为继,传统不再,无人问津,文化祖业毁于一旦,实为当时社会之客观。

幸近两年,文风重厚,艺名得尊,在网可搜,资源共享,感激有心有志人士,使吾第三代人,知悉了解一些先人旧事,前辈高风亮节,文品人品,皆是后辈楷模。

■ 在上海美专任教期间,许教授还多次带师生到杭州写生。

这是许教授在美专期间带学生赴杭州写生,在灵隐一线天的照片。

■ 这是与王季眉合作的画品

■ 许醉侯先生的手扎之一

许醉侯先生卒于1929年9月,之前六月尚在上海与爱国同仁一起,为著名的"五卅运动"义卖声援,7月又去杭州西泠印社,期间不慎染风寒……

■ 余近日还在网页觅得先人许醉侯遗诗二首,不妨抄录于此:

《雨中登西泠剔藓亭》

快乘风雨访西泠,岩壑峥嵘刺眼青。

浩气平生谁写得,了无人处上危亭。

《七月十五夜月》

乱蛩如雨切层台,浩月腾凉露气催。

负手沉吟千劫底,阑干人影独徘徊。

友人阅后曰:谁谓诗谶不可信哉!

一一一后人今读,触目惊心,泪眼婆娑,该不是快乘风雨,月半夜凉,心底郁闷难排解而染风寒得病,后又延误医治致罹,难免触景伤情⋯

民国有一《近代诗评》文中专有一辑 "许锡曾"云:许醉侯精研佛乘,诗书画皆其余技……好作奇语如吴缶庐,好用内典如沈寐叟,惜其不寿,为可伤耳!

…许醉侯死之年,恰如颜子…

注:吴缶庐即吴昌硕也,沈寐叟 沈曾植(誉称"中国大儒")吴、沈与许醉侯均应有交情。

以上半鳞片爪,不堪成文,作为后辈,实在惭愧;但若如不再努力,其憾不可估量,还望有情读者,幸之惜之,笔者在此有礼了!

■ 许醉侯先生二女儿许静春(原周浦二小教师)

■  50年代的周浦二小

■ 作者纪念母亲手稿

来源:周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