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明明亮着红灯,过马路的市民、骑电瓶车的、送快递的,视若无睹,堂而皇之“闯红灯”,这样的镜头在上班早高峰期间经常出现,尤其是一些中小马路,更是司空见惯。今天上午早高峰时段,晨报周到记者在凯旋路、吴中路口以及徐虹路、古宜路口观察,发现违法镜头时时刻刻都有,有的还带着孩子,有的还边看手机,“笃定”得令人为之捏把汗。
图为今天上午早高峰期间,凯旋路、吴中路口一位骑电瓶车者驮着孩子闯红灯。
今天上午的客流密集时段,在凯旋路、吴中路口,东往西方向车水马龙,红灯持续时间较长,南向北方向等候过马路的市民以及非机动车等积聚较多。也许有点等不及了,看到前方车辆出现“空档”,有一辆送快递的电瓶车突然驾车冲了出去。受此影响,人群中有两三人紧跟着电瓶车也向前迈步,而侧向正有一辆小轿车驶来,虽然闯红灯的这几位赶紧加速,“平安”到达“彼岸”,但这样的“冒险”行为,很多人看在眼里不住摇头。“现在的‘快递哥’、‘送餐员’闯红灯的很多,后面人也被带了上去,这样迟早要闯祸的。”路边一位中年男子如是说。
有几个“轮次”的闯红灯者中,有大人领着小孩子的,还有后座带着孩子的骑电瓶车者,居然都置危险于不顾,气定神闲地违法过马路。令人欣慰的是,等候信号灯过马路的多数行人没有学“坏样”,大部分都依然“坚守”到绿灯出现才向对面走去。
图为徐虹路、古宜路口,一位女士对红灯视若无睹,看着手机过马路。
记者接着来到徐虹路、古宜路口,这是两条小马路,交叉口来来往往的车辆表面上看较为稀疏,貌似“风平浪静”,也许正因为如此,随意闯红灯的镜头频频映入眼帘,其中一位女士边闯红灯还边看手机,且走在斑马线外面。其实,距离这里的不远处就是“交通违法处理点”,小汽车仍然有出现;附近有两幢18层的居民楼,穿梭于周边马路的快递及送餐车依然较为频繁。“我清楚记得几个月前,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在这里过马路时‘闯红灯’,手里没有拉住小男孩,小男孩蹦蹦跳跳过马路,被一辆电瓶车碰擦,虽然没有大碍,却起了一场争吵,围观者很多,大家都指责这位家长闯红灯不对。”一位环卫保洁员对记者说。
“我们实在来不及了,9点要上班的。”被记者“逮”住的一位闯红灯女士,对记者解释道。记者看了看表,当时正是8点50分。随着这位女士指引的方向,发现前面500多米处的确是一个商务区,其中有“宏汇国际广场”、“百丽国际广场”等。 每逢上班快要到点时分,附近的交叉路口的闯红灯者可以说是成群结队地出现。
图为今天上午,凯旋路、番禺路口出现的快递员及骑行者闯红灯镜头。
与上面的违法镜头形成鲜明对比,记者在不远处的凯旋路、宜山路口发现,这里却是秩序井然、人人守规。只见路口有交警在把手,几辆警车停泊在路边,也给人带来一种“威慑”感。
不久前,针对马路交叉口出现的违法现象,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进行过调研,发现受访者中的83.3%的人有过“跟随闯红灯”的经历。而在偏僻路段,“闯红灯”者的比例更高。主要原因是法律和安全意识缺乏,但侥幸心理倾向也占有重要因素。那么,行人过马路究竟有哪些心理倾向呢?
认为“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占六成
调查问卷:“前方有车走着肯定是不能过的,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了,就算是穿红灯也没影响交通”。有38.9%的调查者表示不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同意这种过马路方式的人占61.1%。
调查问卷:“如果大家遇红灯都走了,就剩我一个人还站着,尤其是在路上没有车的时候,感觉就更另类了,后来也就不管了,别人走我也跟着走了“。数据显示:66.7%的被调查者采取这种随众行为,33.3%的人等绿灯亮起才过马路,说明行人的从众心理很强,从而增加了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人数。
调查问卷:您认为目前过马路闯红灯问题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被调查者中,88.9%的人认为,最大原因是违法处罚力度不够,惩罚没有落实。
图为今天上午,凯旋路、番禺路口的几位家长领着孩子违规过马路。
交通分析认为,很多人敢在机动车道上违法行走,不避让机动车辆,是基于机动车不敢撞行人、会让行人的侥幸心理。而实际上在违法行走过程中,当机动车躲之不及时,受害的只能是违规人自己。
有些人明知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但常常为了缩短行走距离,或基于减少行走疲劳、迅速到达目的地的心理,故意违规抄近路穿行。例如,为了抄近路在人行道以外路面斜穿,或翻越隔离护栏等设施,或闯红灯强行通过人行横道,甚至在车流中危险穿行。为贪图一时方便,不但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而且严重侵犯了其他车辆的通行权,人为地加重了交通拥堵。
还有,当许多人等候信号灯过马路时,如果有一人带头闯红灯,其他人就会纷纷效仿,造成法不责众的局面。而且,许多人认为一群人可造成一道屏障,心理上出现盲目的安全感,既不用顾及警察的干预,也不避让机动车,并与机动车抢行,给交通安全管理造成极大压力。
此外,当行走到一个路口,红灯亮着,横向没有车辆来往,不如穿过去,不会有事的。凭着这种博弈心理,大摇大摆地穿马路了,殊不知事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
重要的是杜绝行人犯错的根因
交通管理部门表示,对过马路行为的管理,除了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增强法制和安全意识,加强对行人违法的管理和查处外, 重要的是杜绝行人犯错的根因,比如可从交通工程措施着手,给行人提供恰当的条件,以达到减少或阻止行人在交通中犯错的情况。例如科学设置更加完善的行人过街设施,规范行人通行路线,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机会和范围。
长期以来,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电子警察、拍照系统等许多高科技监控系统都针对驾驶人,相比之下,对行人管理手段和高新技术应用可以说是相对存在空白。交通管理部门加大处罚力度能够显著提高行人的认知行为控制。
从长远来看,提高行人遵守交通法律意识需要学校、社会、媒体的共同宣传、教育。当个人违法时,不再担心旁边是不是有交警,而是担心受到其他行人的谴责时,行人违法治理才算是增添了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