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镇丨以三林老街改造提升为契机,探索新时代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之道


作者:周到君
编辑:丁夏
时间:2018-11-14 10:43

背景提要:在上海全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及浦东新区实施“四高”战略的大背景下,三林镇开展以“保护传承三林传统文化资源,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为主题的文化调研项目,提出打造“龙狮之乡、活力小镇;海韵江南、民俗风情”两大文化主题。

一、现状与评价

1、三林的历史沿革及空间格局

三林镇地处上海浦东新区西南部,是一座北宋时期形成,拥有千年历史的海派江南古镇。现有最为重要的文化空间是三林老街,三林的母亲河三林塘港是三林老街最为重要的水上空间。三林老街临河而建,分东林、中林、西林三段,是三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2、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




作为浦东文化的排头兵,三林镇文化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础资源。三林有“三宝”“三绝”“三特”,三特:舞龙、圣堂庙会、老街民俗,三宝:崩瓜、酱菜、本帮菜,三绝:刺绣、瓷刻、标布。这基本概括了三林文化的最显著的特质与资源。

三林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尤其舞龙是三林镇的一张响亮名片。上海民俗文化节,以及由三林镇举办的浦东国际龙狮文化节受到广泛的关注,借此机会积极开展龙狮文化展示与各地龙狮文化交流,努力培育和打造“龙舞盛世、狮舞和谐”文化品牌,真正办成龙狮文化盛会和人民大众节日。除此之外,城隍出巡、中秋祭月等老街民俗仪式也十分引人注目。


三林镇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德高望重、青史留名的著名人物,奉献了一大批优秀人物与爱国志士,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源。


3、三林现有文化品牌建设评价

新时期以来,三林的文化品牌建设富有成效的。

第一,上海三林老街保护开发初具规模,目前正在推进实施的三林老街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实现老街旧貌换新颜。三林老街“留、改、拆”方案的试点工作也在探索推进中。

第二,一批三林传统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国内影响和上海影响的民俗文化项目,如三林舞龙文化、本帮菜、圣堂庙会和三林老街民俗仪式等,这在整个上海文化建设中也是突出的成绩。

第三,一批新兴节庆文化项目渐具影响力。上海民俗文化节已连续举行了七届,已具有国内外较高的知名度,成为上海最为重要的民俗盛事。浦东国际龙狮文化节也是三林镇努力打造的重要节庆,也是“活力小镇”发力的基础。

第四,三林文化通过文化论坛、图书出版、网络传播、学术研究和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问题与分析

1、三林自身的优势文化项目弘扬不足。如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三林舞龙,如何做好龙文化的研究,传播推广龙文化,做好龙文化产业的推广等等,思考不够深入。

2、三林老街的开发还不够到位。如何扬长避短,以文化内容主导整体开发,引进外部资源,建立平台化空间,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下进行市场化运作,做活做大三林文化市场,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

3、三林主题故事讲述不足。三林老街改造提升,也没有一个突出的、有影响力的主题故事,吸引游客的话语表达不充分。弘扬三林本土人物的工作有待加强。

4、三林老街空间利用有待改进。河岸宽敞但设施不足。老街商业设施缺失。三林路与三林老街之间肌理不通。只在一条近乎笔直的道路上行走,不足半小时就结束了行程。一廊五馆空间有限、内容有限,文化吸引力不足。老街整体缺少主题,缺乏实在的民俗生活体验。水上活动开发不足,可提供的水上文化产品很少(除了节庆的相关游乐和竞技)。南岸空间缺少文化亮点。


三、设想与思路

总体思路上,三林镇文化品牌打造确立了“龙狮之乡、活力小镇;海韵江南、民俗风情”两大主题。 力争将三林老街打造成为都市休闲首选区,民俗文化体验区,文创产业集聚区,历史风貌保护区。

1、打造龙狮之乡、活力小镇主题

通过龙狮文化之乡资源,塑造龙狮活力之美;梳理水上娱乐、水上运动与水上生活资源,塑造激活三林塘水上之美;以信俗为中心,调研信仰庙会文化资源,塑造信仰与庙会浩然之美。

大力弘扬龙文化,一是发挥三林舞龙舞狮资源优势,制定舞龙舞狮各项标准体系,建立高效、协会合作;做大培训规模,推进龙文化进校园计划,重点开展青少年龙狮文化教育;二是普及加提高,以练带赛,创新提升龙狮赛事活动品牌;做活龙狮产业,研发商演活动,以及龙文化周边衍生产品。主推三林的水上龙狮文化、水上龙舟皮划艇等项目,吸引市民游客,体现“活力之美”,突出三林“活力小镇”的水上休闲鲜明特色。

以三林节庆为塑造活力小镇的重要抓手,人气是活力的前提,节庆是吸引人流的条件。一是传统节庆,将春节、元宵、三月半、端午、中秋祭月、重阳、腊八等重要节庆以及二十四节气,将三林传统节庆文化品牌擦亮。二是进一步强化“上海民俗文化节”、“浦东国际龙狮文化节”两大节庆,使之更加专业与富有吸引力。三是重点突出龙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端午龙文化节,分龙节,龙母诞,龙王诞等,形成龙文化节日系列,以突出龙狮文化之乡的特点。四是探索打造三林老街主题周末集市活动,方便居民生活,吸引多元文化与三林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传统、特色并举的活力小镇。


2、打造海韵江南、民俗风情主题

根据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基本要求,着力凸显三林江南文化特色,同时展现海派文化魅力。江南文化为其形式,海派文化为其精神内涵,构建海韵江南特色。海派文化主要突出其海纳百川特色,具体与三林历史相关者为突出其海洋福建文化(林乐耕家族)、中原文化(秦氏家族)的元素。而江南文化特色主要从以下物质形式中呈现:

01、传承刺绣技艺:塑造三林本土服饰之美。做好三林刺绣非遗保护与传承,开展刺绣技艺培训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宣传推广三林刺绣。推出刺绣主题文创产品,打响三林传统刺绣文化品牌。


02、打造上海本帮菜文化展示中心,将本帮菜、酱菜、肉皮、酱菜、崩瓜等三林饮食文化与海派江南饮食文化集成起来,打出“不到三林,就不知道上海味道”的口号,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三林享受美味。


03、建设民宿空间,展示江南海派居住文化。以老街建筑为核心,打造精品民宿,打造上海古镇民宿品牌,满足三林夜生活游客之需 

04、将三林老街改造成以龙狮文化为主题的活力文化体验空间。打通三林老街与三林路之间的肌理空间,形成多样性的道路进入和连接,打通三林塘两岸南北支流河道,恢复或者重建江南形态。建议以龙文化讲述老街形态,构建龙形水道与龙形老街道路的叙事。

05、建立三林塘港水上旅游线,形成水上文化空间线路,开展系列龙舟、皮划艇等水上活动,满足游客对于江南水乡的体验需求。

3、实现两大主题的优先工作

01、完善三林老街硬件设施改造,近期启动实施老街局部地段的景观立面改造等项目,提升老街整体面貌,优化改造老街整体空间,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02、讲好三林故事。通过景观重建讲述三林历史文化,重点挖掘和传播三林龙狮文化故事。并同时重点从林乐耕父子、陆机陆云、秦裕伯等三林历史人物故事着手,通过景观重塑等方式讲好三林故事。


03、加强非遗项目的储备和提升,申报海派盆景和中秋祭月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近期通过三林老街主题周末集市活动,引入多元文化,吸引市民游客,提升老街人气,营造老街民俗文化氛围。


05、通过与大学合作,建立中国节庆文化传承人培训组织(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平台),强化三林节庆在中国节庆文化中的地位。

06、以文化建设运营的专业团队来实现三林古镇文化品牌打造工作。

来源:三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