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网络、移动互联等技术推动着人们的触媒习惯发生了巨变,新媒体应运而生。它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更加迅速、便捷的信息和娱乐服务。
虽然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即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甄别困难,虚假信息误导读者等难以杜绝的问题。近日,车尚君邀请圈内的一众好友,共同论道众媒体时代中如何产出品质内容。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用户的这种需求,然而什么样的内容是用户希望看到的?
楚天都市报的李亚明强调新媒体时代应该更加贴近用户,考虑用户的需求,提供具有独特见解的实质性内容。澎湃APP的吴冠也表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能摒弃媒体的根本属性,要坚持媒体的原则,为用户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真实内容。每一个媒体人都应该坚守第一道关,为每一条发布的信息负责。
同时,深入用户群体,及时了解用户需求也至关重要。阿川说车的创始人汪川说:“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其传播是精细化而非粗犷性的,读者或者粉丝不在于数量的量级大小,而在于用户粘性。因此在细分市场应该首先对用户进行定位和标签化,以读者为先,可以建立微信群,分享前沿的资讯,与读者及时互动,捕捉和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反馈”。
新媒体时代也是众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在公众平台上发声,然而精品化的内容却在流失,碎片化的传播也导致内容趋向于泛娱乐化。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传播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应该深入细分市场,深度挖掘精品内容,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车市红点的陈山就提到在新媒体内容泛滥的乱象中,专业媒体人应该在传播的内容上更加精工细琢。这也是联盟的共识,即创造有质量的内容,为新媒体传播树立标杆和典范。
在精品内容方面,车动力的创始人楼晓明给出了一针见血的见解。他认为,一家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业界的影响力取决于内容的深度,而精品内容是可遇不可求的,它能够透过现象挖掘事件的本质,并且在找出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是有价值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新兴短视频媒体平台加入新媒体的大军,对以图文、H5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传播形成了冲击,短视频以更接地气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发现、创造趣味内容、爆款内容的重要载体。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5G时代即将来临,这将给新媒体发展带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车市红点的陈山认为,5G时代,视频形式的传播将迎来爆发点,因此视频内容尤为重要。他认为,从用户接收的角度,内容的产出可以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例如,在抖音这样的平台上挖掘市民故事,进行素材的收集,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更生活化、更贴近用户的内容。
而在新兴传播形式与内容产出相结合的领域,澎湃APP也做出了重要尝试;例如,将活泼、吸睛的标题和头图应用于严肃的社会话题;用小视频的形式,呈现对部分社会问题的报道等。吴冠强调,澎湃APP在坚持原创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让政经类新闻的传播力度更加广泛、内容可读性更强,而采用不同的传播形式和载体确实在传播效果上卓有成效。
移动互联时代的内容生成,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写稿”,一方面需要有高质量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在传播力上需要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和多样性。但无论理论的剖析如何深刻,最重要的是实践。正如新生活报的赵自强所说,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挑战,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在极具思想和冲劲的专业媒体人的带领下,媒体行业能够冲破众媒体时代的洪流,让精品内容成为一股清流,深入用户的生活,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这也是媒体人的返璞归真、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