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上映,几百个彩蛋掀起了一波“怀旧杀”。尤其是迪士尼14位公主“世纪同框”的活久见场面,恐怕成了无数怀有“公主梦”的女孩周末逃不掉的必点项目。
但其实,除了爱莎、乐佩、贝儿、爱莉儿,还有一群姑娘同样美到值得每个孩子去“打卡”。
她们有着自己独有的“公主裙”,华丽程度丝毫不输灰姑娘的水晶礼服:
也有着别具一格的“皇冠”:
她们是来自彝族的美丽小姐姐。
撑起黄油伞,在“火塘”边跳起“达体舞”,婀娜而矫健的身姿,是属于我们中国的独有的美。
这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宝贝爱中华——彝族专场》,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和五彩云霞歌舞团的哥哥姐姐们给孩子们带来的干货满满的凉山彝族歌舞表演。
演出前,室外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为了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主办方将彝族最真实的生活场景空运“复制”到了剧场。
小女孩穿上可爱的彝族服装,是不是像模像样?
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边聆听彝族月琴、口弦的美妙乐声,一边围绕着“火塘”跳起达体舞,体验一把热闹欢腾的“火把节”。
在风味食品区,苦荞茶、桑椹汁、苦荞萨其玛……剧团特意带来了当地的特色小吃。
孩子们通过“看”、“尝”、“玩”、“赏”等互动体验环节,了解了彝族的生活习俗。
一阵热身过后,一段彝族特有的原生态高腔演唱作为引子拉开了专场演出的序幕。
非遗民俗展演《大美彝风》将极富特点的彝族服饰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展现,服饰文化的背后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女子群舞《月光下的朵乐荷》再现了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火把节”。
彝族姑娘们手撑金黄色的油伞,身穿节日的盛装,手牵彩巾,围绕着火把场边走边唱,一人领唱领舞,众人重复应和,极富现场感染力。
《彝族器乐联奏》则展示了彝族民间传统乐器竖笛、月琴和口弦这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彝族人悠久的器乐历史和独特的器乐文化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整台演出中,还有曾问鼎中国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的金奖作品。
错过了精彩的演出怎么办?没关系,《宝贝爱中华》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今年推出的全新原创系列,每一期向观众介绍一个中华少数民族的歌舞及文化,明年该系列展演还将继续推出其他少数民族专场演出和相关主题活动。
除了迪士尼的公主,我们国家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一样很美,值得每个孩子走进剧场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