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镇丨来一波回忆杀,不比不知道,南桥的今昔是这样的!


作者:周到君
编辑:丁夏
时间:2018-11-27 09:53
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人民的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而这种变化,对于生活在南桥的人来说是可触摸的、是可获得的。

40年来,南桥的高度不断刷新、南桥的环境不断更新、南桥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创新、南桥的城市面貌也不断焕新。

尤其是近10年,一座接一座的商场、高级住宅楼拔地而起,地铁五号线、BRT从南桥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穿城而过。

今天,就跟着改革开放40年“十大事件”和市民提供的新老照片,一起看看你见过和没见过的南桥。

关键词一:农村农业

农村实行“双包”联产责任制。1981秋,江海公社跃进大队、树园二队和十三队,实行生产大包干责任制。这是奉贤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11月15日,《解放日报》刊登了这条消息。12月4日,上海电视台播映了题为《农业起飞的新途径》的电视节目,揭开了上海郊区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1984年春,全县3232个生产队(占总数的99.66%)实行“双包”联产责任制。

■ 从前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要帮助家里干农活。(许辉摄)

■ 70年代的江海人民公社农舍

南桥人民70-80年代种田还需用牛,现在的农业已经全部机械化自动化。 (许辉摄)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4年底,上海沈陆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这是南桥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南桥镇共有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带动农户四百多户。

发展粮食家庭农场。2014年,南桥(包括西渡)成立18个粮食家庭农场,是奉贤第一批粮食家庭农场,种植水稻2192.9亩。2018年,南桥镇共有粮食家庭农场20个,分布在沈陆、江海、华严、灵芝4个村,总面积3073.4亩,占全镇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0%。

发展“种养结合”的农业经营模式。2018年,上海姚港行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创新尝试了“种养结合”经营模式,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结合,探索农业经营模式新格局。

曾经种田需要全家出马,现在只需要一台机器就能完成所有工作。(方国政提供)


■ 现代农业成就美丽乡村

关键词二:公园建设

奉贤历史上第一座公园——古华公园。1984年10月1日 位于南桥镇东首的公园“古华园”第一期工程动工。1986年10月1日,奉贤历史上第一座公园——古华公园建成开放,当天接待游客近万人。1998年底三期工程完工,总占地面积10.6公顷。

古华公园是上海市奉贤区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南桥镇中心,属于一座仿古园林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公园历经多次改造、扩建,在构筑上采集了奉贤历史上众多典故,迁入和再造了大批历史建筑,使公园具有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韵和江南水乡景象。

■ 古华公园三期改造(张明强提供)
■ 古华公园现状

2017年,南桥六墩小游园建成。2018年12月,红叶公园、碎石地公园建成。2018年南桥镇16座口袋公园启动建设。


关键词三:电力发展

南桥50万伏变电站启动运行。1985年12月25日,位于奉贤县吴塘村境内的我国第一座交直流(葛洲坝至上海的50万伏直流输电线路和淮南电厂到上海的50万伏交流输电线路)汇集变电站--南桥50万伏变电站举行开工典礼。该站占地21公顷,总投资3亿余元。1988年5月7日启动运行,结束了上海30多年来最高输电电压仅22万伏的历史。


■ 南桥电力发展现状

关键词四:精神文明

全国卫生镇。1998年7月24日,奉贤县南桥镇经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受国家爱委会委托)验收,成为上海市郊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县城。2002年10月,南桥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查,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卫生镇。

1999年6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命名南桥镇、江海镇为国家卫生镇,并授予奖牌;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南桥镇、江海镇为1997~1998年度上海市文明镇。

全国文明镇。2004年10月26日,南桥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镇。

■ 全国文明镇

2005年10月26日,中央文明委授予南桥镇“全国文明镇”称号。

2009年1月,南桥镇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2006~2008年度“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截至2018年,南桥镇在科研、建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村居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中获得国家级荣誉14项。

关键词五:区划调整

■ 曾经的南中路可以说是南桥镇的“南京路”,逢年过节,全南桥的人都集中在了这里,热闹非凡。

■ 南桥东街“东嘎里”曾经是南桥最早的商业街,鼎丰酱园、华泰绸布庄、德兴南货号、话雨楼茶馆等一批老字号坐落其间。(许辉摄)

■ 80年代的正阳前身,是一片破旧不堪的小平房,四周都是农田和荒野

■ 1995年的南奉公路,车辆稀少,四周还没有高楼大厦。

80年代的人民中路是南桥最热闹的商业黄金地段。现在的人民中路仍延续着曾经的辉煌,各种老字号、名店云集,更有鸿翔商场、浦商百货等老牌商场坐落其中。

2002年5月16日,奉贤区区划调整,原南桥、江海两镇“撤二建一”。

2003年11月,奉贤区进行区划调整,原西渡镇与南桥镇合并。

2004年8月10日 举行南桥镇行政区域和规划对接交接仪式,庄行、金汇、青村三镇的16个村划属南桥镇。

2015年12月,奉贤区进行区划调整,从南桥镇析出的西渡街道正式成立。

2016年9月,奉贤区进行区划调整,从南桥镇析出的奉浦街道正式成立。

至此,南桥镇行政区域范围49.94平方公里,总人口26.1万。 共有11个行政村、2个社区、40个居委会。

现在南桥道路 (方国政)

关键词六: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新风建设。1987年3月,光明镇牌楼村在县内率先开展以“没有赌博,没有封建迷信,没有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十个没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风户”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到1987年10月,全县22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新风户”活动。1991年5月,上海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奉贤召开,国务院、中宣部等有关领导、华东各省市及全国其他省市地县领导出席研讨会,会上介绍、推广了奉贤县农村“新风户”活动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 杨王村家风家训馆

2010年6月,南桥镇结合第一轮“全民教育”三年行动,以“金港村宅基课堂”为代表的12个宅基课堂为示范点,在全镇各村全面建立了369个宅基课堂,并将宅基课堂纳入镇党委的“一堂二站三卡四会”(简称“一二三四”)工作法中,并在全区逐步推广。

2014年,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奉敬贤德人”,期间在杨王村进行“好家风”展示活动,以家训带家风,以家风树村风,以村风扬民风,掀起一股传扬好家风的热潮。2018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谈了加强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引发总书记关于“奉贤”名字由来的提问。孙跃明介绍,相传孔子高徒言偃曾来此,故取奉先贤之意为名,就是要见贤思齐。

■ 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谈了加强农村基层治理问题。

关键词七:居民自治

首家镇级业主委员会联合会成立。2015年2月9日,南桥镇业主委员会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隆重召开,作为上海市居民自治模式的首创,也是全国首家镇级业委会联合会,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南桥居民自治至此拉开新的篇章。

■ 居民自治,和谐一家亲

关键词八:经济园区

1995年,江海镇率先在原工业园区基础上创办私营经济园区,成为奉贤县第一家创办私营经济园区的镇,推动了全县私营经济的发展。1997年之后陆续成立了西渡经济园区、南桥经济园区、杨王工业园区和光明A3工业园区。2017年3月江海经济园区与原西部的新型产业园区合并。

80年代的科研条件艰苦,现在的工厂车间已全部自动化 。(唐林勋 曹丽如提供)

2005年,上海天信仪表有限公司是南桥镇第一家被评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同年,上海航星通用电器有限公司是南桥镇第一家被评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直至今日,共有百富勤、德惠空调、伟星建材等共计25家被评为市、区企业技术中心。

2006年,上海四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和上海阿波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南桥镇第一批被评为区级科技小区人企业。直至今日,共有永铭电子、鼎龙机械等40家企业被先后评为市、区科技小区人企业。

2012年,上海亚虹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桥镇第一家被市区认定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直至今日,有阿波罗、公谊药业等共计5家被评为市、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 现代的工厂车间(余以铭)

2018年,南桥镇共计经济园区5个,A板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7家,Q板上市公司12家,技术企业中心25家,科技小巨人4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关键词九:财政税收

江海乡于1985年农副工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为12090.38万元,成为奉贤县第一批亿元乡之一。
2008年南桥镇税收突破10亿,达10.66亿;2014年南桥镇税收突破20亿,达23.10亿;2017年南桥镇税收突破30亿,达31.18亿,成为全区首个突破30亿元大关的街镇。

■ 南桥镇经济工作大会

关键词十:乡村振兴

2016年4月,庙泾村、沈陆村、张翁庙村、曙光村、华严村五个村首次把村级集体资产入股到东方美谷·虹桥中心这一镇级资产管理经营平台上运行,通过资产化、证券化、城市化运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盘活“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而东方美谷·虹桥中心也成为了推动南桥经济发展转型的新引擎。
2016年12月12日,东方美谷·虹桥中心招商推介会暨首批入驻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东方美谷·虹桥中心B1大厅举行。五个村分拿到了首批分红。

■ 东方美谷·虹桥中心招商推介会

2017年冬,南桥镇率先在六墩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3月,一期示范段五户农户完成签约。201818年5月,启动建设,同年8月,首家入驻企业成功签约。

■ 六墩村“三块地”改革签约仪式



■ 现在的农村面貌

南桥过去和现在

更多新老照片

带领我们回顾南桥的40年

1980年的南桥人们过生日,桌上还是水果和长寿面。( 季伯生摄)


现在人们过生日,桌上的菜肴丰富,山珍海味一应俱全。

以前的体育运动只能在煤渣地上进行,条件十分简陋。(严龄保摄)


■ 以前,体育运动只能在煤渣地上进行,条件十分简陋,现在的体育中心成为了南桥市民全民运动的场所。

80年代的南桥人还没有手机,只能通过公共电话与人联系。


现在智能手机已经高度普及,各种功能、款式供人们选择。

2-2-从前的课余活动以打弹珠、钓龙虾为主。


现在南桥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各种高科技、茶艺等都走进了学校。(谢国献摄)

80年代的乡村医生一个医药箱就能走遍农村。(尤乐平)


现在的社区医生扎根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技能看病。(方国政摄)

中医医院旧址


人民医院现址已改建成为了现在奉贤区中医医院。

90年代南桥人民买菜还要在露天的摊位购买。


现在的南桥各大菜场产品丰富、环境优美,市民想吃市民都能买到。

80年代河道运输


现在的河道用来开运动会

1978年前的老人生活还是多以务农为主。


现在的退休老年人生活精彩纷呈,舞蹈、书法、乐器可谓样样精通。

1978年前的老人生活还是多以务农为主。


现在的退休老年人生活精彩纷呈,舞蹈、书法、乐器可谓样样精通。

结束语

40年来南桥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十大事件”及新老照片的对比,不仅展示了南桥人民在创造历史的实践中迸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更展示人们居住在南桥40年来见证变迁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日话题

在下方留言处留言

说说你在南桥生活的点点滴滴

告诉大家你与南桥的故事吧~

来源:美丽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