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镇丨古镇冬日里的“风味人间”


作者:周到君
编辑:丁夏
时间:2018-12-03 18:03

在朱家角,冬日便是各种美食大行其道的时候。无论是家常菜,还是路边小吃,都是朱家角冬季,最不可辜负的味道。

朱家角的“风味人间”

腌笃鲜

对于朱家角人来说,腌笃鲜是一定要一家人围坐一起,眼看着外婆端着还在“咕咚”的砂锅上桌的!冬天似乎就是要吃一碗带着外婆味道的正宗腌笃鲜,才算是真正过冬。

传统的鲜肉、咸肉、笋块慢炖熬成一锅汤,满满的都是外婆的心意。腌笃鲜量很大,笋很嫩。一筷子鲜肉肥嫩,一筷子笋块鲜咸,这味道分外暖心!

走油肉

在朱家角,如果要找到一道比扎肉更受欢迎的菜,那一定就是走油肉。

大块五花肉表皮经过高温油炸后,结起漂亮的皱纹,肥瘦相间的完美层次。经过浓油赤酱闷煮之后,变得红润油亮,入口即化,酥烂不腻,尤其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蛋饺

江南地区的人,虽然不一定爱吃饺子,但如同金元宝一样的蛋饺,却是例外。

一碗清淡鲜美的蛋饺汤,用鸡汤煨蛋饺,鸡汤入味,蛋饺皮薄肉多。咬一口,鸡汁四溢,十分好吃。再加上香干提味,油面筋点缀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什锦肉皮汤

冬日里,喝一口热汤简直是无比的享受。对朱家角人来说,清淡如菠菜汤,浓郁如罗宋汤,都是极美味的。但要论起其中翘楚,那就是什锦肉皮汤了。

用老母鸡和火腿做底,放满自家做的蛋饺、肉圆、肉皮、木耳、豆芽等菜,简单又美味。肉皮肥而不腻,口感脆,丰富吸收了汤汁之后,咬一口,满口鲜香,冬天的桌上一定少不了肉皮汤这道菜。

南风肉

冬天的风,对吃食而言是最好的保鲜剂!风干后的腊肉非常有嚼劲。在朱家角,腊味都有个雅致的名字,叫“南风肉”。把“南风肉”和干丝一起蒸,就是一道经典传统的本地菜。

羊肉

羊肉是冬天滋补暖身的首选。好吃的羊肉必定有细腻的肉汁,没有膻味。红烧羊肉用萝卜去味后,加入冰糖慢慢煨,最后再放一把葱花吊鲜。白切羊肉口感清爽细腻。红烧热吃,白切冷吃,配上一点小酒,就算在冬天也全身暖洋洋的。

鳗鲞 

“鳗影高悬,鲞味四溢”。鳗鲞本是江浙沿海一带的风味,因早期大批江浙人移居上海,逐渐成为上海人冬日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许多朱家角人在冬天,都会在阳台上挂起鳗鲞,想吃的时候,切一些隔水蒸或红烧,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烂糊面

烂糊面就是把面煮得烂烂的,带有一定的糊状,但却又要烂而不黏,糊而不焦。考究点的烂糊面,里面有青菜、肉丝、虾仁、香菇、茭白碎粒等不少辅料,味道极其鲜美,有“鲜得眉毛掉下来”之称。

糖炒栗子

除了家常菜,秋冬时节的街边小吃,也一样引人垂涎。到了冬天,在朱家角的街边,你可以看到一口大锅在翻炒着热气腾腾的栗子。买上一小袋,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稍微有些烫手的栗子,放在嘴里一口一个。香甜的栗子,糯糯的,十分好吃。

鲜肉烧卖

把剁碎了的冬笋、肉和皮冻拌在一起,再裹上咬劲十足的皮,这就是朱家角的鲜肉烧卖。鲜肉烧卖的馅十分饱满,会从口子上冒出来。蒸熟后皮冻化为汤汁,浸透了冬笋的鲜、肉馅的香,热乎乎地一口下去,让整个冬天都变得温暖起来。

烤红薯

没有烤红薯的冬天是不完整的。每到秋冬季,朱家角的街头就会飘着烤红薯的香气。 买一个刚出炉的烤红薯,既可以暖手,也可以品味那带着芬芳的甘甜。

油墩子

将调稀的面糊,少许倒入椭圆形铁勺中,加葱花和白萝卜丝,稍微讲究点的,还要放上虾仁,再覆以面糊入油锅炸,这个就是油墩子了。因为里面的有萝卜丝,所以又叫萝卜丝饼,在冬天吃上一个刚炸出的,特别享受。

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一辈了,由于模子的形状像海棠花,故得名。表面是一层甜脆的糖焦,里面是油润的、流沙红豆馅,冬天吃一个热乎乎的刚出炉的海棠糕,真的又暖又甜。

汤圆

朱家角的汤团也有甜咸之分,咸的多是椭圆形,带个尖头,里面是鲜肉;甜的则是正圆形,一般里面放芝麻。口味可以混搭,咬开一口,汁水四溢,软糯润滑。如果说北方立冬日的仪式感来自于吃饺子,那么在朱家角的仪式感,便是吃汤圆。

三鲜馄饨

三鲜馄饨是以鲜河虾、鲜青鱼肉及鲜猪腿肉制馅,故名三鲜,吃的时候兑以鸡汤。无论是早饭,中饭还是夜宵,一碗热腾腾的三鲜馄饨,无疑是朱家角人饭桌上最畅销的食物之一。

葱油饼

圆圆的、金黄色略带点瓷器底圈火石红那种美丽色彩,一圈圈面围成,不惜工本、撒满绿色葱花,还夹着许多水晶般的猪油。

好吃的葱油饼一定是纯手工制作的,采用最传统的揉、捏、压、煎、烘等方法。葱油饼香十足诱人,天冷的时候,更让人流口水。

风味人间,吃的就是烟火人家的气息。这些美食,不但是朱家角冬天的味道,也是传统的味道,让我们在寻味的同时,也寻找到一份属于这个时节的珍贵回忆。

来源:朱家角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