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首度受邀德国主流艺术节,德国媒体、观众集体致敬——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上海昆剧团全本《临川四梦》惊艳柏林


作者:邱俪华
编辑:邱俪华
时间:2018-12-03 08:33

十分钟,掌声久久不息,“中国昆曲原来太棒、太美了”。今晚对于上海昆剧团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而对于柏林的观众来说,也同样是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德国当地时间12月2日晚,上海昆剧团携镇团之宝、昆曲经典名篇《临川四梦》完成了在柏林的四场演出,压轴的《牡丹亭》技惊四座,柏林观众全体起立鼓掌,久久不愿散去。

不仅是柏林当地的观众“疯狂”了,欧洲的观众也疯狂了——一听说有中国昆曲在柏林演出,很多人特地从英国、意大利、芬兰等国家打飞的赶来,并且连看两天,他们说“这是《临川四梦》第一次在欧洲完整上演,太难得了,必须看!”

而对于中国传统昆曲来说,这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夜晚,此次演出上海昆剧团是特别受到柏林市政府以及德国最高规格的柏林艺术节的特别邀请,艺术节还特地为上昆全本《临川四梦》设置了“中国戏曲演出”的特别环节。

■演出现场,柏林艺术节主席、艺术总监Dr.Thomas Oberender对上昆团长谷好好说:“看齐‘四梦’是我的梦想,能请到‘四梦’来演出,我感到非常荣幸与骄傲。”

中国传统昆曲首度受邀德国主流艺术节

在柏林演出现场,记者见到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陈平,他告诉《新闻晨报·周到》记者,此次上昆《临川四梦》全本四部大戏赴柏林演出的意义非凡:“其一,不同于一般的海外演出,这次上昆赴德是受到德国主流的艺术节的特别邀请,并且艺术节还特地把这四场演出作为特别环节介绍给德国观众;其二,能够受到这样的邀请,一方面体现了昆曲在全球视野中所达到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也体现了中德文化机构之间交流的深度。”


德国媒体不约而同“集体致敬”昆曲

在柏林演出的前后一周里,记者发现,德国媒体对于中国昆曲的到来充满好奇和敬意。

上昆到达柏林的第二天,德国多家主流媒体就按捺不住提出对三位主演黎安、沈昳丽和罗晨雪的采访要求,本来以为按部就班的采访结果一聊就停不下来,黎安不禁感叹,“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柏林每日镜报》就在头版大篇幅报道了上昆到柏林的演出,并以“致敬,中国昆曲”为主题。

■上昆团长谷好好(左)和陈平参赞

一周内,德国全国境内有包括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德国图片报》、《德国戏剧杂志》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刊出近30多篇报道。他们都不约而同用了“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的提法来形容这次的演出,充分表达了德国政府和艺术机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

“致敬”这两个字可以说从来没有用过,独一无二,采访中,陈平参赞告诉记者。

柏林艺术节主席特派专员远赴爱琴海“结盟”

发出邀请的柏林艺术节主席、艺术总监Dr.Thomas Oberender这次也赶来完整看完了2天4部昆曲,采访中他欣喜地表示,对中国观众难得,对柏林观众更难得,也非常开心和上昆的合作。

“今年柏林艺术节特地做了这个环节,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非常欢迎,邀请上昆也是想让更多的德国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昆曲的好奇和喜爱其实早已埋在托马斯心中,去年上昆在希腊演出《白蛇传》,他就派了艺术专员、柏林艺术节顾问Jeroen特地远赴希腊考察,在看完上昆的《白蛇传》在爱琴海的演出后,感叹以前看到的中国戏曲演出多是武戏,没有想到中国戏曲其实是如此深情浪漫、博大精深,当即决定一定要把中国最经典的昆曲请到德国。

2天4场演出9场互动上昆全体总动员

其实柏林是此次上昆欧洲行的第二站,前一站是奥地利格拉茨,下一站是俄罗斯的索契。整个欧洲行一路创下多个第一——中国昆曲第一次到奥地利的格拉茨演出、中国昆曲第一次参加柏林艺术节、中国昆曲第一次到达俄罗斯索契……

在柏林的两天,除了4场演出,上昆更是一口气与柏林观众进行了9场互动,将传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在地理疆域上大大拓宽,深度的互动也让本身文化积淀就深厚的德国观众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和共鸣。

每一场互动,和演出一样座无虚席,爱做功课到德国人甚至还掏出了小本子,认真记录。

互动中,谷好好团长与导演倪广金以及德国国家基金会主席米歇尔·戈森威尔教授、德国著名汉语学家李雅娟博士跟大家讲了中国昆曲的各种“门道”;德国著名戏剧导演安娜更是在每场演出前都会带领一名上昆演员跟观众进行解析和展示,让他们提前理解故事和昆曲基础知识;文本和创意上的交流更是德国人喜欢的话题,于是,上昆导演沈矿和德国著名戏剧导演柯尼迪、德国戏剧教授维森威勒、德国中国戏剧专家派斯克就进行一场跨文化的对话,东西方戏剧,因为昆曲、因为《临川四梦》,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交流着共鸣着。

每到一出都埋下一颗种子,丰沛环境令昆曲长足发展

采访中,上昆团长谷好好感叹道,能够成就昆曲这样的国际间交流,和国家多年的扶持所营造的良好环境密不可分。

“上昆2016年排出了《临川四梦》并进行全球巡演,虽然在国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进行过4部完整版本的巡演,但是完整版本的海外的演出这次柏林是第一次,要感谢政府多年的扶持,让《临川四梦》在国内引发轰动的同时,也在海外引起热潮。”

上昆表示,此次巡演也要特别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项目的大力支持。

“因为有了去年希腊的演出,于是有了今年柏林的演出,去的地方越多,发现观众的渴望越强烈。因为我们在演出的同时,也在培养更多的全球的新观众,他们不会满足于只看一次,所以每一次的巡演我们感到就像一颗种子,让世界了解昆曲,也让昆曲有了更多的观众更大的舞台,我们会坚持走下去,去全球更多的地方,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昆曲寻找全世界的知音”。

观众采访:昆曲成了这个周末的“柏林头条”

这个周末,柏林市中心的很多主要街区都张贴了《临川四梦》的演出海报和宣传彩页,在演出剧场德国艺术节剧院的周边,大小餐馆里也自动放满了演出的宣传单页和海报,连日来周边餐馆生意非常热闹,《临川四梦》成为食客们共同的话题,而昆曲成了这个周末毫无悬念的“柏林文化头条”。

巴伐利亚广播电视台的首席记者马蒂尔斯:

“最让我惊讶的是音乐和唱法的配合,没有喧宾夺主,令我震惊。这些戏皆大欢喜的结局也让人欢喜。“

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团长Peter Pachl:

“之前看过《牡丹亭》,但这次感觉呈现特别不一样,音乐部分更棒了,甚至有流行音乐的感觉。太美了,太棒了昆曲。”

德国著名汉语学家李雅娟博士:

“上昆到柏林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全柏林的观众也感到同样的高兴,这里的昆曲演出特别少,而上昆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柏林的观众可以感受到,即使他们不常看戏曲,但他们一定能够看得出来上昆的水平之高,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再来。"

采访中,许多德国业界的专业人士和观众都表示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演出。德国观众的喜爱出人意料,他们都非常惊讶于昆曲的魅力,因为之前看过的都是片段,这次以整本呈现的艺术魅力令德国观众惊讶不已。

票房方面,九成以上都是德国观众,尤其最后一场《牡丹亭》早早就卖空了。


■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张军辉公使夫妇、陈平公使衔文化参赞夫妇、柏林艺术节艺术总监Dr.Thomas Oberender先生、柏林艺术节顾问Jeroen先生、演出结束后与上昆演职人员合影


受邀背景:柏林艺术节简介

柏林艺术节(Berliner Festspiele)最早源起于1951年开始的柏林艺术周,创立之初旨在激发人们战后对音乐、戏剧等文化活动的兴趣。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柏林艺术节已经成为一个集戏剧、音乐、舞蹈、展览、文学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节。

艺术节每年举办柏林戏剧节、三月现代音乐节、柏林音乐节、柏林爵士音乐节、青年戏剧节、青年舞蹈节、Immersion剧场以及众多高水平的展览活动,并策划组织一系列青年音乐比赛、客演、会议等文化项目,主要活动地点为柏林戏剧节大剧院、马丁·格罗皮乌斯展览馆以及柏林市的其他文化机构和场所。自2012年起,托马斯·奥伯伦德博士(Dr. Thomas Oberender)担任艺术节总监。

该艺术节是德国政府支持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由联邦文化与媒体专员资助。2016年,联邦文化与媒体专员支出2800多万欧元支持柏林艺术节。


事实上,上昆与德国的缘分由来已久。七年前上海昆剧团藉中国上海世博会之际,把昆曲全本《长生殿》完美呈现在了德国科隆歌剧院,东方戏曲的典雅婉约让德国观众深深陶醉,写下了中德文化交流的又一段佳话。这次《临川四梦》登上柏林戏剧节是七年前的延续和进步。

2018年,上昆演出不仅步伐加快,而且足迹更加广阔。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东京和美国洛杉矶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加上此次欧洲巡演,预计今年上昆海外演出覆盖的海外区域之广将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今年恰逢上昆建团四十周年,从年初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庆祝演出,到10月参加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昆出品《景阳钟》获得艺术贡献奖,再到此次携《临川四梦》参加柏林戏剧节这一欧洲文化盛事,可以说上海昆剧团的国际影响力在今年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了更高峰。以这次欧洲巡演为契机,上海昆剧团将会更加系统、规划地推出昆曲海外巡演,让昆曲在海外扎根并开花结果,多面、立体、生动地演绎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视频:邱俪华
图片:邱俪华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