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1963年的一天,26岁的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广播中听到《唱支山歌给党听》。她找到自己的老师王品素,“我要唱这首歌”。当时,老师有过顾虑:“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行吗?不要丢了风格。”但才旦卓玛有着自己的坚持:“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
不久后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才旦卓玛凭借这首歌一鸣惊人,从此风靡大江南北,她的名字也开始家喻户晓。
12月4日晚,81岁的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创办六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再度唱响了这首歌,以此致敬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王品素。
■才旦卓玛(左起第六)
不仅才旦卓玛,当晚的音乐会上,84岁高龄的鞠秀芳演唱了一首陕北民歌《五哥放羊》,与她同岁的常留柱也带来了《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而上音民声系的年轻一代学子也纷纷登上舞台在前辈的鼓舞与感染下,带来大合唱《爱我中华》。
■鞠秀芳(中)与常留柱(左)
追溯上海民族声乐专业的历史,绕不开王品素的名字。自1953年在上音担任民族声乐教学工作以外,她先后培养了才旦卓玛、何纪光、宗庸卓玛等诸多著名歌唱家。
在12月4日举行的研讨会上,才旦卓玛回忆起和老师相处的点滴。她还清晰地记得,1958年底,她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第一次,王品素把她领到了音乐教室听唱片,“我听着那些婉转如流水的花腔女高音,听得入迷,禁不住模仿起来,老师惊讶极了,因为她竟然在钢琴上找不到我的高音区。”
王品素当即决定不让她走传统路数,而是尽量保留藏族民歌的演唱特点,“现在想来,老师做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正因为这样,我才没有丢失自己的嗓音特质。”
而成就了才旦卓玛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更是离不开王品素的支持。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连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为什么要唱一首汉族创作的歌曲,但是老师懂得她的心思。王品素费了不少周折给才旦卓玛找到了曲谱,又一字一句地给她抠汉语歌词,还请到了这首歌的作曲朱践耳老师来听才旦卓玛的演唱。
■才旦卓玛与老师王品素昔日合影
更让才旦卓玛记忆犹新的,是老师当时问她的一个问题:“你唱歌,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句话让才旦卓玛愣住了,从来,她都只是觉得自己唱歌好听,想唱就唱了,没有想过为了什么。
“你要知道,音乐是革命旅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人民和祖国服务的。”
老师的一番话,让才旦卓玛豁然开朗,直到现在,仍牢牢记住了教诲,“虽然我已经80多岁了,但我仍要唱下去。不能忘记党和祖国对我的培养,我想尽我的力量继续为人民服务。”
音乐,为谁而唱?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在研讨会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歌唱的本质是表现人类的情感,表现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歌唱观,不要带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单纯地为艺术歌唱,为人民歌唱,才能真正唱出打动人心的歌声。
其实,早在1950年代初,贺绿汀担任院长时就已特聘著名民族民间艺人如丁喜才等参与声乐系教学活动,并与其他老师一起携手培养出包括鞠秀芳等优秀学生,《五哥放羊》《走西口》等陕北民歌经他改编后传唱成为不朽的舞台经典。
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虽是美声专业,但一直致力于演唱中国歌曲,她在留学欧洲期间就曾演唱云南民歌。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团队在方琼、杨学进、于丽红等教授领军下,排演了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贺绿汀》等,从课堂到舞台的无缝衔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飞速成长。
正因为一代又一代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中国民族声乐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