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条从黄浦江上穿越的轨交线——轨交五号线南延伸段(东川路—奉贤新城)即将投入试运营。晨报周到记者今天“探营”体验发现,今后在市区乘坐1号线(徐家汇站上车),到莘庄站换乘5号线直抵奉贤新城,整个单程耗时约1小时左右。
经四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5号线延伸段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已通过试运营专家评审。在正式开通试运营前,工作人员还将对全线各项设施设备进行一系列综合系统调试及各项演练,以确保以最佳状态来迎接年底通车试运营。
届时,5号线将首次实行“分叉”运营,即从莘庄站开到东川路站后开始“分叉”,一条开到奉贤新城,一条开往闵行开发区。前者就是新建成的南延伸线。它全长约19.5公里,共设东川路站、江川路站、西渡站、萧塘站、奉浦大道站、环城东路站、望园路站、金海湖站以及奉贤新城站9座车站。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站4座。
5号线南延伸的建成通车,得益最明显的是奉贤地区,当地将首次有地铁线进入,市区与奉贤以及闵行与奉贤两地之间的地域联系将更加方便,两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将更加快速,不仅有益于居民出行,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最为新奇的是,在南延伸的江川路站至西渡站之间,列车将从闵浦二桥上开行,乘客可以首次在上海地铁车厢内看到黄浦江上的风景。记者发现,列车是在闵浦二桥的中间层轨道内开行,桥面最上层则通行汽车。开行时,车厢内的乘坐感觉很舒适、很稳当,噪音极小。透过车窗,黄浦江上的航行船只可一目了然。
据5号线建设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时立红介绍,当初闵浦二桥在建设时就已经预留了轨交通行线路,“作为上海首条以桥梁形式跨越黄浦江的轨道交通线路,桥梁结构对限重和轨道结构高度有较高要求,因此5号线南延伸轨道工程首次在高架上铺设了‘轻型预制浮置板’,此举大幅度减少了列车在运行时的振动,具有降低噪音的效果,更为运营后轨道的可维修性、可更换性提供方便。 ”
目前,闵浦二桥是国内跨度最大的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两用一体化双层独塔斜拉桥,大桥上层为二级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线。此次的轨道设计首创以竖曲线线型适应桥梁变形的设计思路,结合桥梁变形调整竖曲线半径及范围,并首次在国内轨道交通采用曲线型抬枕装置,使轨面的平顺性好,既提高了乘坐舒适度,又确保了行车安全。
目前,5号线列车已经由原来的4节编组列车扩容为6节编组列车,车厢之间也一改以往各自封闭、不能互通的状况,而成为车厢互通的新貌,这样对平衡各车厢的客流分布很有好处。新车仍然为C型车,一节车厢可载客200人。
记者今天来到江川路站、西渡站、萧塘站、奉浦大桥站、奉贤新城站参观,发现车站装修贯彻“简而美”特色,利用最少的装饰材料突显建筑美感,通过加强照明和灯具设计,来增加空间层次和韵律。
如江川路、西渡站站厅,皆采用裸装修处理。在箱梁结构表面刷清水混凝土涂料,利用灯带照明烘托箱梁之间翼板的结构,使空间更加通透舒适。
萧塘站站台屋架采用四处曲面伞形结构,结合部分透光材料的处理,使站台顶面更加简洁明亮;侧窗使用玻璃幕墙,通过照明设计,在夜晚也能呈现出车站通透的质感。
奉浦大道站则充分利用自然光,将大跨度、膜结构天窗、高窗等元素完美融合,塑造了一个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车站。
此外,4座地下车站在秉承简约优雅的风格基调上,融入奉贤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元素,在灯具造型上进行特殊设计,全部设置了艺术墙造型,使功能和艺术做到有机结合。
为满足6节编组以及主支线运营的需要,南延伸工程还对既有东川路站进行了改扩建,成为高架三层双岛式车站,满足了三个方向乘客相互换乘。同建设团队还将车控室进行了改造,升级设备并进行精简整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为了使乘客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东川路站周边的公交配套设施做了系统性整合,通过新建P+R停车场、重新规划出租车及公交流线、增加了非机动车停车空间、扩容了站前疏散广场面积,使站内站外换乘更加便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