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电动自行车电量耗尽,秦女士沿沪南公路非机动车道由北向南推行,10来岁的孙女步行紧随其后。
没想到,意外突然降临,小女孩在非机动车道内被一辆同向经过的电动自行车碰倒了,造成右腿胫骨骨折。令人气愤的是,肇事的电瓶车非但没有停车报警,反而逃逸了。
经过浦东交警18个昼夜的努力,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原本,这名在非机动车道内正常行驶的肇事者仅需承担次要责任,现在却因肇事逃逸不仅要承担事故的全部法律责任,还要负担伤者全部的治疗费用。
11月16日下午3时30分许,市民秦女士接读2年级的孙女放学,途经浦东周浦地区沪南公路近沈庄路。因电动自行车电量耗尽,秦女士沿沪南公路非机动车道由北向南推行,其孙女步行紧随其后。
此时,意外突然发生,小孙女在非机动车道内被一辆同向经过的电动自行车碰倒。等秦女士把孙女扶到自己电动车后座上,发现肇事车辆已不见了踪迹。后经医院诊断,事故造成小女孩右腿胫骨骨折。
浦东交警支队六大队事故组接手此案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始调查取证。由于事发时路人不多,秦女士又无法提供肇事车辆逃逸方向,案件初期的侦查及寻找目击证人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民警倪炯根据仅有的“蓝色雨衣”和“紫红色车辆”两大线索,从案发现场轴心,逐个路口、逐个路段调取周边监控视频。在仔细调阅了视频图像资料后,最终确认肇事车辆当日行驶轨迹,“蓝色雨衣”身影消失于航头地区航园路一处居民小区附近。
▲穿“蓝色雨衣”的驾驶员肇事后逃逸
航园路不长,路北侧有处菜市场,南侧居民小区和幼儿园互邻。通过情景模拟,民警首先排除了“蓝色雨衣”跋涉7公里专门到菜市场采购的可能性。结合事发时间为下午放学时段,民警估计该人极有可能是来接孩子的或居住在附近,故将侦查重点转向幼儿园和居民小区。
在地毯式排摸走访并调取属地单位、小区监控视频后,“蓝色雨衣”的身影果然又重回视线:其先独自进出幼儿园不到5分钟,后又在一墙之隔的小区内停留于一骑童车的小男孩及另一女子身边,随后3人缓行离开。
民警据此推测,“蓝色雨衣”可能是去幼儿园接孩子,但孩子已被接走,而小区中遇到的女子和小男孩很有可能就是其妻儿。民警顺藤摸瓜,最终找到了“蓝色雨衣”程某。
12月4日下午,程某到浦东交警支队六大队事故组接受问讯。其承认自己案发当日因避让刹车不及撞到了小女孩,当时觉得对方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在没有得到对方回应的情况下就自行离开了。
原本,在非机动车道内正常行驶的程某在该起事故中仅需承担次要责任。现因其在未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或当场拨打110报警后离开现场,构成逃逸,故不仅要承担事故的全部法律责任,还要负担伤者全部的治疗费用。
目前,浦东交警正对该起事故进一步处理中。
警方提示,根据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146号令)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二)故意破获、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