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市实验学校东校师生共话实践收获 名师评析范文谈写作视角


作者:上海升学
编辑:沙情奕
时间:2018-12-28 11:58




本周二,第五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进校园来到了美丽的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在赠书仪式后,同学们聆听了任其斌老师题为《有话,还需好好说——叙述“巧装扮”例说》的讲座。


赠书仪式


学生主持人


组委会向学生代表赠书。

学生分享

七二中队的熊彦宁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实践学习中的收获心得。


我是来自七二中队的熊彦宁。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谈谈一谈我关于写作的感受。

写作曾经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但自从上了初中,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大量阅读,渐渐得,我发现写作似乎也没那么困难。

我开始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包括大街上的陌生人,比如说他们的年龄、外貌、神色、动作,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手里有没有拿着什么东西,将这所看到的,听到的记下,加上修辞,加上联想,再融入自己的情感,就是一篇文章。去年和今年的新闻晨报杯,我写的也都是身边的人,熟悉的人,这样的文章写起来一气呵成,成文之后,通读一遍,也会有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

我开始学会换一种角度写文章,把文章中的“我”换成“你”或“他”,或者将自己的视角换成植物、动物去观察这个世界,亦或者借助历史人物,利用想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感受古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

我现在也很喜欢写作,在胡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创立了朝花文学社。朝花,顾名思义,意为朝阳下的花朵,代表的是年轻时的活力,这也是受到了鲁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的启发。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可以一同品读经典与名著,一起谱写美丽的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谢谢!

名师讲座


中考语文研究专家、初高中资深教研员任其斌老师为师生们作了题为《有话,还需好好说——叙述“巧装扮”例说》的讲座。详情看过来:


写好文章第一步要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第二步要能写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作者的思维和思想水平;第三步则是要能写出作者独特的思考。

“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我创塑我型”即是写好作文的进阶之路。

对初中生来说,要写好一篇作文,最重要的是运用好以下六个方法:



任老师从叙述视角这个话题具体展开——

例说一:顶碗少年


此处,老者的低语是一处留白,需要读者自己去“补白”。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作为观众的“我”是不会听到老者对少年说了些什么的。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境来推断老者说了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是:

“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你是有实力的。”

“孩子,你的演艺水平很高,只要你定下心来,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孩子,你前面演得很好,难道你就想这样放弃吗?”

类似的可能还有很多,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又没抓住关键。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鼓励当然能增强少年的自信,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掉碗的问题!杂技表演需要表演者高度的自信,更需要表演者高超的技巧。老者的出现收到了奇效,他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再来回看原文↓↓


联系第二、三次描写来看,不难发现关键节点所在。第二次是“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第三次是“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关键点是抖动脑袋的时机与火候!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老者的神情举止已然是对少年的安慰与鼓励,低语应该是“诀窍”点拨才更合理。

这篇文章作者运用的是“外视角”。


例说二:好人,就在我身边


这篇文章的特色是作者运用了“内视角”↓↓


例说三:他


这篇文章一、二、三部分使用了全知视角,开头和结尾运用了内视角,作者将内视角、外视角综合起来运用,使两种不同视角的优点相结合。

再来看下面这篇文章:

例说四:理想,你现在还有么?


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视角↓↓


特别一提的是,叙事视角还可以创新,比如下面这篇命题作文↓↓

例说五: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在于叙事视角的创新。考生尝试从“母亲”的视角来观察和感知世界,模仿长辈口吻将母亲的生活经历及内心情感娓娓道来。

温润、真切的文字背后,我们读到的是一位为了孩子放弃小镇工作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勇于牺牲的母亲;是一位甘愿忍受生活艰辛却毅然坚持的坚韧的母亲;是一位隐忍着自己的梦想,而对孩子的梦想不动声色加以关怀的温柔的母亲;是一位为孩子的出生而感念,全然不求报答的无私的母亲。

视角的变换使“母爱”这一传统题材表现得不落窠臼。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视角创新,往往更容易在一些“面目类似”的文章中熠熠放光,出奇制胜。

仔细聆听讲座,积极参与互动,台下同学跟随着任老师的点拨一步一步深入探寻“叙述视角”的魅力,让同学们深受启发,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第五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于12月在上海报业集团正式启动,并向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开放报名。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欢迎全市中小学生一起来寻访光辉历程、书写美好生活。希望你们观展览、访父母、听讲座,像新闻记者那样去看、去问、去调查、去思考,然后写出一篇篇散发泥土芳香、饱含真情实感的“实践征文”。征文作品提交截止日:2018年12月31日。

寻访实践阶段的三道作文题

(三选一)

你会写吗?

“一张_____的老照片”

“身边的小人物”

“你好,旧时光”

 如何写好三道题?

【任老师指导】

要将这三篇文章写出新意,首先要注意选材,建议挑选与众不同的材料,其次可以通过叙述视角的创新来写好这篇文章。

写作时,学生必须要去寻访,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为了契合本次活动背景,还应在文章中体现出时代感,反映出祖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个人、社会的面貌变化;此外,文章中还应表现出作者对事物认识的逐渐变化,体现作者的思考过程。


图为实验东校九年级学生寻访实践作品展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校外联办、上海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处指导,新闻晨报和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精锐教育协办,腾讯大申网和上海升学作新媒体支持。

本届活动坚持公益性,参加寻访实践阶段并投稿的学生均可获得“实践经历证书”。优秀征文作品还将入围活动的网络实践和现场实践阶段,获得各大奖项,并有机会刊发在上海升学、新闻晨报和《中文自修》杂志上。

注:本文主体内容根据专家讲座实录整理,经授权刊登。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新闻晨报杯实践征文活动内容系组委会原创,组委会拥有版权和活动解释权,新闻晨报教育官方微信“上海升学”全程展播。严禁任何形式盗用,违者必究!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