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下午,马女士一家在新华医院为刚出生第八天的儿子办理出生证,让他们意外的是,这张人生第一证是新华医院发出的新版第一张《出生医学证明》,全家人喜出望外。
周到君了解到,2019年1月1日起启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制发的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第六版)。今年上海新生的宝宝都将用上新版的出生证明。
每逢周二周四是在新华医院出生的宝宝领取“人生第一证”的日子。今天是2019年第一次领取《出生医学证明》的时间。下午一点,领取窗口外已经排起了长队。
45分钟后,已经发出26张新版的“人生第一证”。
“真的很意外!”去年12月25日,马女士成为了妈妈,儿子7斤3两,出院后,一家人仔细斟酌了宝宝的名字后来领取《出生医学证明》。
新华医院产房护士长施云告诉周到君,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后还没有想好名字,一般医院给家长们一个月的考虑时间,也就是说宝宝在出生一个月内要领取《出生医学证明》。这张“人生第一证”将与每个人伴随一生,记载着出生时的健康状况,记载着父母信息,记载着出生地点,是留给个人的一份宝贵档案。
周到君了解到,除了新华医院,沪上几大产科专科医院和各区县妇幼保健院以及综合医院产科这几天都在陆续发放新版的《出生医学证明》。
《出生医学证明》至今共有6个版本,内容不断充实,防伪性能不断增强。前四版的改版都是为了完善版面内容、增强防伪能力。第五版改为A4纸规格,竖排,便于计算机打印签发,推动了全国范围内打印签发替代手写签发。
第六版出生医学证明,在原防伪印制技术基础上,将出生医学证明(第五版)封底标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监制”字样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监制”,其他文字、格式以及所有防伪点均未作改动。
除了《出生医学证明》,还有人幸运地在出生的医院里找到了60年前在医院出生时候的出生记录。
新华医院第一次发起了新华市民会,帮那些出生在新华医院的人一起寻找这份宝贵的人生第一份记录,为出生于新华的人赠送出生印记的礼物。
“这次共有近200人通过微信服务号发给我们查询的需求,我们找到了80%。”新华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别于《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出生记录是病史的一部分,留存有出生的脚印和一个拇指印,是人生中医院为新生宝宝留下的第一份人生印记,弥足珍贵。病史本来是可以开放给患者查询,只是一般人不会去搜寻,这次医院帮助寻找并装帧。
刘慧凤在1959年3月22日出生在新华医院;她的女儿黄佳沁,1984年11月17日出生在新华医院;外孙女钱沐欣,2018年7月6日也出生在新华。
一家三代的脚印都留存在新华医院的病案室,见证了新华医院一个甲子。新华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病史室帮一家三口都找到了这份人生第一次印记。刘慧凤十分感激,更让她意外的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将一家三代三个小脚印同框了!
李艳贞在1982年4月出生,也得到了出生时的脚印,更让她感慨地是,和新华医院的这份缘,“36年前我出生在新华医院,当时第一个看着我出生并把我抱出产房的是妈妈的老邻居,时任手术室护士长的姚先生;小时候,我身体很弱,几乎每个月都要往新华小儿科跑,妈妈总觉得到了新华医院看她才放心;记得2000年作为千禧年的职工入职于新华医院。我出生在新华医院,在新华医院工作已经有18年了!从一名青涩的小护士到现在成长为神经外科的护士长。”
“出生记录,在医疗视角上是一份病案,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承载了他生命开始的意义,上面有父亲和母亲以及他本人,是一个家庭的记忆。我们希望站在普通人的视角和市民们展开交流,更好地促进我们这样一家市民医院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说,“我们发现有的市民一家三代都在我们医院出生,有的一家三口都在我们医院出生;有的市民是我们的‘邻居’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患者视角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对我们是多么的关心,其实正是反哺我们的医学初心的生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