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2019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这一轮物候日志将与朋友们一道从《礼记》中探索节气与传统礼俗的关系。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诗书礼乐易”中,礼即是《礼记》,当然,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实际上应该是《仪礼》、《周礼》和《礼记》这“三礼”,但自唐以后,五经之礼即特指《礼记》了。
《礼记》据传为孔子门生学习《周礼》、《仪礼》的笔记,共二十卷四十九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其中第六月令篇应为最早关于节气的系统详细记载。
在《礼记》月令第六篇中道:“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吕,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这一段读起来真是佶屈聱牙,文字极为凝练的描述了季冬之月从小寒到大寒一节一气的日月星象、自然气机消长和物候特征,信息量极大。这要详细解释起来真非三五千字不可,篇幅所限,只能概略解释。
首先,篇目标题中,“月”为天时节气;“令”指国家政令,内容为顺应天时节气来调整国家政令的物候参照。“日在婺女”是观测太阳轨迹对应在廿八星宿婺女的位置,昏与旦则是晨昏的日出日落位置,壬癸是当令天干,“律中大吕”吕通旅,是季冬地气之声,阴气大旅,则助阳气黄钟宣发聚物的能量。后面则是具体物候征象,在去年物候日志中,已详细解释了七十二候所喻的天地气机消长规律,这里不再重复。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日月星辰在天宇中周匝轮转即将回到去年的位置,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执政者要依据天时迁变,及时调整施政策略。
看上述《礼记》月令篇的内容,会发现“礼”原来并不是礼貌和礼仪的意思。在《礼记》乐记篇中道:“礼者天地之序也。”就是说“礼”为天地的秩序,或者说是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所以孔子在《论语》中也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夏秋冬四时八节,遵循着天地自然的秩序,周而复始运行不乱,人类与自然万物才可能生存和发展。人只有敬畏并遵循自然规律生存,自己才能全命而活,人群社会也才能和谐发展。“儒”这个字的造字含义也在于此,左边是单立人,右边是需,是提醒我们要做一个别人需要的人,这样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孔子又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我们应该做君子需要的人,不能做小人需要的人,也就是说,要做一个有德之人。
德不修,道不正。修德则应从学礼开始,所谓“仓禀实,知礼仪。”虽然我们的嫦娥已经登上了月球背面,虽然我们5G已经领先于世界,但如果抽掉了道德、礼仪的做人底板,我们仍然难以名副其实的被称作礼仪之邦文明古国。
学礼,就从顺应自然天时的规律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