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可全市通办169项事务!这些证件还能免交!


作者:陈里予
编辑:陈里予
时间:2019-01-08 10:16

让居民群众办事日益方便、日益快捷!

1月8日上午,上海市民政局透露,上海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这个市民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已全面实现“三一两全”,即社区事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全市通办、全年无休”。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67个分中心,汇集了公安、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住建、粮食、总工会、残联、档案、经信等11个部门的169项个人政务事项,年受理量超过一千万件。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市民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还在推行“电子亮证”,实现“证件免交”。通过对接市“电子证照库”,线下受理大厅办事所需的“身份证、居住证、出生医学证明”三证率先实现“电子亮证”,证件免交。市民政局透露,未来,“户口本、结婚证”等高频证照,也将陆续纳入“亮证范围”。

利用午休时间一次办结!

居住在闵行区的杨老伯,户籍在杨浦区,以前他办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事项需要穿越整个上海市区回户籍地,耗时费力。“全市通办”后,杨老伯选择就近的受理中心即可快捷办理。

白领张先生刚来上海工作不久,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上班,目前租住在徐汇区天平路某小区。由于工作繁忙,他一直没空去居住地受理中心申请“居住证新办”,事情一拖再拖。“全市通办”后,张先生利用工作午休时间,到公司附近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次办结。

1月8日上午9:30分,周到君在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受理事务中心看到,多个综合受理窗口打开。不用等待,市民在综合受理窗口能办各种政务事务。

王先生告诉周到君,一家户籍都在闵行区,因为孩子读书全家租房在附近。不过现在办事很方便,不用再奔波到闵行,在家门口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可以办很多事情。

据统计,“全市通办”受理量前五名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分别是:

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受理中心、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受理中心、

徐汇区枫林路街道受理中心,

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受理中心,

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受理中心。

这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共同特点是靠近大型医院,居民“全市通办”医保类事项较多。

 “全市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上海作为拥有逾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居民人群结构复杂,需求差异多样。户籍人群的人户分离、外来人群的高流动性,都凸显出长期沿用的“人户一致”公共政策设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不适应性。

职场人群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闲暇时间少;老年人群基数大,与子女分居常态化,但体能智能渐失,等等。在过去,一些社区政务事项往往必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镇提出申请,不少居民在办事过程中不得不往返奔波、费时费力。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解决这个“痛点”问题,成为政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为此,市民政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在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于2018年3月,在全市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全市通办”。由此,回应了居民群众就近办事的呼声,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全市通办”,消除居民群众无法“就近办事”痛点。

经市民政局牵头,上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通过改造业务流程,统一政策标准、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受理时间,使大部分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同时,对于部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只能在户籍地或居住地办理的事项,市民政局通过建立统一信息交互平台,探索“收受分离”解决方案,也实现了“全市通办”。

依照“收受分离”的工作方案,居民可在任意一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交办事申请;接到申请后,信息交互平台会将申请材料流转至申请人户籍地(或居住地)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收件地或相关职能部门将办理结果反馈申请人。在这里,收件地受理中心好比是户籍地(或居住地)受理中心的收件箱和打印机,这种以“数据流转”代替“群众跑腿”的“收受分离”模式,规避了现有政策法规等制约,最大限度把方便留给群众。

“全市通办”率从5%增长至10%

周到君了解到,“全市通办”的实施,广受上海居民欢迎。

2018年3月,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全市通办”。去年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总受理量逾1046万件,其中“全市通办”84多万件。随着“全市通办”越来越被居民群众了解、采用,“全市通办”率已从开始的5%增长至目前的10%,成为一项广受居民欢迎的便民举措。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章淑萍透露,上海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全市通办”,该做法具有在国内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意义。 

有关专家表示,“上海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实施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全市通办’,其创新实践,尤其是“收受分离”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国内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首先可以在长三角复制推广,促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的迅速推进”。

“一网通办”,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拓展“网店服务”

为进一步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在2018年3月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线下实体店”)全面实现“全市通办”的基础上,市民政局按照市大数据中心的统一标准和要求,积极协同各相关职能部门,推进社区事务受理的“一网通办”。

2018年10月,全市的社区事务受理平台对接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初步实现“网上办事”。

市民打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进入“一网通办”专栏。

点击“个人社区事务服务”模块,即可在线办理11个政府部门的169个社区事务受理事项。

其中,29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140个事项实现“网上预审”,市民“最多跑一次”。办理进度可通过网站、短信等方式,实时查询。

10月16日以来,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已收到居民群众网上办事申请194笔,目前已经办结31笔。

推行“电子亮证”,“证件免交”后,也让更多忘记带身份证的市民不再反复跑。

市民小李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发现自己忘带身份证,只能往返奔波。开通“电子亮证”功能后,他只需打开“市民云”app,完成实名认证,轻松扫码,即可实现身份证免交。

据悉,上海将继续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移动端应用开发。市民政局表示,随着上海“一网通办”工作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协同相关部门紧紧抓住“业务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点,“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度。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正在依托“市民云”app一网通办移动平台,开通社区政务服务“掌上办事”功能;推广移动支付,统一物流,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此外,按照统一部署,有关部门还将持续全力推进“长三角政务一体化”。

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事的“快捷窍门”。居民群众可以关注“上海社区公共服务”、“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了解办事指南,提前网上预约。


图片:陈里予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