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朗读者Ⅱ》的时候,我的信心与压力同比增长。为了追求我心中的极致理想,我常常把节目制作团队和编辑团队逼上悬崖峭壁,只为了给观众和读者凤凰涅槃般的冲击力。”
董卿所追求的“冲击力”,《朗读者Ⅱ》也确实做到了。
昨天下午,“朗读依旧,初心不改——《朗读者Ⅱ》特别专场暨新书发布会”在国家博物馆剧院举行,吸引了更加有“冲击力”的嘉宾阵容:白岩松担任主持,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著名导演贾樟柯等对谈。
从这个级别的阵容中,我们不难看出董卿以及《朗读者》的影响力。
作为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以主题词架构,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讲述有温度的人生故事,朗读有生命力的经典文本。2017年第一季播出后,收获了庞大的社会关注,让人们看到了文学电视化的力量。
2018年5月,《朗读者》第二季开播。历时三个月,于8月4日收官。董卿在发布会上表示——
“如果说第一季的主线是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那么第二季的主线则是以个体生命融入时代洪流……我们舞台上的朗读者,都是努力的奔跑者,是可爱的追梦人。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他们用朗读的作品告诉我:我们热爱朗读,是因为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祖国。”
这些朗读者中,有三类人群格外引人瞩目:以贾平凹、余华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强化了图书的文学属性;以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物理学家潘建伟为代表的科学家群;和以时年96岁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代表的老人群。
《朗读者Ⅱ》播出之后,在豆瓣上超越第一季,获得9.2分的高分。
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基于第一季节目编撰的《朗读者》图书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仅一年多的时间,总销售册数已突破200万。
2018年,在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第70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朗读者》为基础编纂的同名图书与俄罗斯、德国、印度等6个国家出版社签订了8个语种的版权合作协议。
也就是说,未来一两年内,《朗读者》图书将远销海外,进入8个语种海外读者的阅读视野。
《朗读者Ⅱ》图书由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和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作序。图书以节目为基础,用12个主题词架构全书。其中既有“初心”“父亲”“谢谢”这样以情感为主的主题词,也有“路”“城市”这样比较中性的主题词。
每个主题词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延展,比如“想念”中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器官捐献领域的了解;“生命”这个主题则涵盖了环境保护的讨论;“痛”自然而然地延伸出女童保护的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好,第二季的朗读读本加大了国学经典的比重,更具经典性和丰富性。71篇朗读读本,从《礼记·大学》到《在细雨中呼喊》,从《哈姆莱特》到《追风筝的人》,既有文言文,也有当代读物;既有中外经典,也有畅销杰作,使得读者在跳离电视节目之后,依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