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作家、编辑、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常务主任。当然,她还有一个身份——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妈妈。
回顾儿子的成长历程,在周晴看来,阅读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近日,由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静安父子阅读联盟•教师精读计划”在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举行。周晴受邀,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对亲子阅读的理解与心得。
在周晴看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两大维度:
智商:知识结构体系的交织和递进发展。
情商:情感艺术等感知能力的个性发展。
周老师将这两个维度形象地比喻为坐标系中的X轴与Y轴。当两者同步发展,围成的面积越大,孩子未来发展的机遇就越多。
如果说有什么能帮助孩子同时在这两个维度上发展,那阅读绝对是其中之一。
在儿子幼年时期,周老师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她说“即使我的儿子成为了理科生,即使他后来忙于学业,但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当他进入大学,有了相对空余的时间,他自然而然地会去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是让她非常欣慰的事儿。
周老师从自己的育儿经历出发,传授了许多实用的小技巧。
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
在儿子幼年时,周晴就在他的小房间里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包括:
大量的藏书;在整整两面墙壁上挂满挂图,从认识水果、数字到动物、汽车,甚至还有简单的汉字和乘法口诀……目力所及,都是可以阅读的东西。
还有一台小小的录音机,磁带里播放着的是各类故事、儿歌、唐诗。
这些都在不经意间给了孩子一个信号、一种启蒙,让孩子能随时听到、随手拿到那些美妙的故事,看到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也在潜移默化里让孩子认识了大量的字。
对幼儿来讲,家长的陪伴尤为重要。
从儿子3岁起,每天晚上,是周晴和儿子雷打不动的亲子时光。她会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和家务,和儿子一起阅读。
在日复一日的亲子时光中,母子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融洽,直至儿子长大,她和儿子之间依然无话不谈。
“比起阅读,我家孩子更喜欢玩游戏、看电视”,不少爸妈会向我们这样说道。
周晴老师认为,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挑选他感兴趣的书籍。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童话、有的喜欢科普、有的喜欢历史,那么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先将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带到他的面前,让他愿意去读这一本书,让他感受到阅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那么渐渐地,孩子的阅读习惯就能培养起来了。
但也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就偏爱某一类的书,对其他类别的图书不感兴趣,怎么办?”在周老师看来,这个问题无需过分担心,一方面是因为任何一个读本,无论是科幻还是历史亦或是童话,书中的营养是足够多的。“即使是科幻题材的读本,书中也会包含一些温暖的东西,例如爱、友情、亲情等”。另一方面,当阅读与兴趣相结合之后,孩子从中还能收获更多,比如专研精神。当儿子渐渐长大,周晴老师发现孩子迷上了“二战”,先是阅读了爸爸收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既然又从各种渠道找来各种关于“二战”的书籍,专研了起来。从泛读到精读,孩子的专研精神也在一步步向前发展。
周晴说:“除了让孩子读那些欢乐的、哈哈一笑的故事之外,我也建议家长要让孩子去读一些有难度的书,就是我们所说的‘啃’一些书,这其实对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如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等)是很有帮助的。”
“不要担心孩子读不懂,没关系的,他能读进去多少就是多少,这些东西会存在他的心里面。”
例如,《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大多数孩子是到了初中才去读的,但如果小学生能囫囵吞枣地将这本书读完,其实对他以后读历史很有帮助,因为他会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框架式的理解。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周老师还建议家长可以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她说“万卷书和万里路之间,阅读过的孩子,他再去到那个地方,他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
例如,阅读完《哈利•波特》,去牛津,去基督堂学院,看看“魔法学院”的入口;读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去逛逛达尔的儿童游乐馆;亦或是读完《时代广场的蟋蟀》,假期里就带着孩子去美国的时代广场兜一兜……
周晴强调:“大多数家长都认为,阅读能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但我觉得阅读的好处远大于此。
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眼界,给孩子提供一个看待事情的态度、处世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看法。
孩子可以从优秀的书籍中得到成长的力量。”
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一起好好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