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从硝烟四起的价格大战到群雄逐鹿的行业并购,再到震惊全国的恶性事件、行业集体整改,三年左右的时间,网约车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
2018年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2018年年底前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并基本实现网约车合规化。如今大限已过20天,网约车的整改效果怎么样?路上行驶的网约车都是合规的吗?
每天网约车司机彭伟都在北京城里躲避交通执法人员。他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网约车驾驶员的驾驶证,一旦开网约车被抓住,他就必须接受重罚。
北京市滴滴司机 彭伟:在西站地区罚一万两千元,在南站地区罚三万元。最严重的时候是大检查时,据说抓了四、五百辆。
罚款可以拿回公司报销,但他更需要一个合法合规的运营身份。按照彭伟的说法,目前,北京很多正在运营的网约车司机都没有北京户籍。而根据要求,拥有户籍是在北京参加网约车驾驶员考试的必要条件。
在杭州,超过200名驾驶员正在参加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考试。他们中间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来参加考试了。
按照杭州市的规定,每一位来参加考试的驾驶员,都需要在线上报名,并通过公安部门的资格审查。2018年,杭州出台新政,取消了此前网约车驾驶员的多项要求,同时采取“一考两证”的政策,驾驶员一旦通过考试,不仅获得了驾驶网约车的资格还可以开出租车。这也让合规的驾驶员人数在2018年一年之内增长了3倍以上。目前,杭州市取得从业资格证的网约车驾驶员已经达到5.5万人。
虽然全国各地对网约车的监管细则不同,但人合规、车合规是最基本的要求,驾驶员要考取资格证,车辆要符合运营要求。可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两点,实际执行上却困难重重,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程是北京最早的一批网约车司机,四年多来一直在兼职跑滴滴。最近,看着对于网约车车辆合规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李程打算把自己的这台私家车,转为合规的网约车。可是,打听了政策之后,李程决定缓一缓。
面对这种顾虑,业内人士表示,很多驾驶员对网约车车辆8年或60万公里强制报废理解上存在误区。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网约车的保险,网约车的保费和出租车一样,远高于私家车,每年的保险费用将增加7千到1万元左右。如果想以此为全职,每天的工作时间必须在10小时以上,兼职则完全划不来。
对此,一些地方交管部门也在呼吁,全国政策上的创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实际出行中老百姓对于网约车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并且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对于网约车这样共享出行的新业态,合规的进程还需加快。
根据杭州市最新的调查,随着网约出租车的合规,城市的交通效率正在改善。目前,杭州市合规的网约车车辆已经达到了4.2万辆,这个数量是传统巡游出租车总量的4倍。
可在全国的层面上,网约车的合规化进展并不快。部分城市基于自身的考虑,提高准入标准,对网约车的数量进行严格管控。同时,由于监管方式的滞后,导致大量不合规的网约车在实际暗中运营。
截至目前,全国合法网约车平台公司有110多家。合法驾驶员超过55万人,网约车运输证发放40多万本。
1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2019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要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网约车的合规化,还需要平台公司更加积极地对待,也需要政府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合规细则,不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