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枫泾,人们想起的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悠悠千年古镇,历史积淀深厚。唐代陆扆、南宋许克昌、清代蔡以台,中国有科举制度的1300年里,在这个小镇上出过3位状元,史料可考,乃是枫泾引以为豪之事。直到今日,“枫泾四宝”之一的状元糕包装上,还印刷着一个状元郎的形象,几乎随便找个枫泾人问,他们都会告诉你这位状元郎叫做“蔡以台”。
1月21日,枫泾文史研究会会员大会暨《清代状元蔡以台》书籍首发仪式在政府礼堂举行。
镇党委副书记干翠宝在会上指出,过去一年,枫泾文史研究会花开满园,硕果累累,工作卓有成效;希望在新一年的工作中,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强调史料的真实性,认识到做好文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枫泾文史研究会的会员们不忘初心,为枫泾特色小城镇建设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
镇党委委员胡吉根主持当天会议。
副镇长顾学芳向蔡以台九世孙蔡光復颁发捐赠证书。
枫泾文史研究会会长丁四云作枫泾文史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
枫泾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钟守云作枫泾文史研究会2018年度财务报告。
会上表决通过了增补吴亚琴为理事的决定。
会上,宣读表彰优秀会员的决定。干翠宝向优秀会员郁伟新、王达均颁发证书。
《清代状元蔡以台》书籍首发式
“状元糕之外,关于蔡以台的传说还有3-4种,传说纷纭,却莫衷一是,鲜少有人用历史的、严谨的口吻讲述蔡以台的故事。”枫泾文史研究会前任会长、《清代状元蔡以台》主编戴桂云介绍道。
历时4年,枫泾文史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收集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包括蔡以台族谱、现存后代、画像、状元卷、诗稿……一个真实的蔡以台抖落历史尘埃,从两百多年前的时空走来。
蔡光復出席新书首发仪式,向枫泾中学赠书,并讲话,表示,感谢枫泾镇党委政府对蔡以台生平的重视,枫泾文史研究会孜孜不倦的求是精神和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之余,他将继续秉承蔡氏家风,怀感恩之心做公益事业,把正能量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
会员代表上台领取《清代状元蔡以台》书籍。
史料上的状元郎
清《光绪嘉兴府志》有载:“蔡以台 字季实,……庚午举顺天乡试,丁丑冠南宫,廷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寻补日讲起居注官……”
在清《续修枫泾小志》和清《重辑枫泾小志》中,蔡以台留下了相同的记载:“蔡以台 字季实,号兰圃。乾隆甲子顺天副贡,庚午顺天举人,丁丑会元,廷试第一……”
此外,在清《光绪嘉善县志》、清《金泽小志》、清《澱湖小志》等史料中,都收录了蔡以台的人生轨迹。
廷试第一,即俗称的“点状元”。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高中状元,距今恰有260年。根据史料,蔡以台在考中状元后,曾官至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后以亲老乞养归,笃于门内,乡里称孝友焉。居丧哀毁致疾卒。”言其因奉养父母而辞官回乡,因父母去世悲伤过度而亡,是赞其孝节。其“自幼颖拔,好古,博通群籍,钟鼎图书金石之品,寓目即辨真赝。”,即言他还是个颇有眼力的收藏家,是赞其品位。“诗文有骨气,书得鲁公三昧。家居不谒当事,不妄交游。”,除了夸其书画造诣外,还大赞其文人风骨。
史料是最基本的佐证,而书页上的佐证又是抽象单薄的。一个两百多年前的清代状元,在这片土地上出生、读书、养老、故去,他留给这片土地的,应不止有短短的青史几行名姓。
2015年初,枫泾文史研究会确立了《清代状元蔡以台》这个研究课题后,开始了近3年的辗转奔波于全国各地,从一条线索摸索到另一条线索,寻找到蔡以台的后人和画像;搜索的触手伸展到法兰西,锲而不舍地追踪了2年,找到了蔡以台的状元卷和会元卷;从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的书山册海中,寻到了蔡以台佚失了近两百年的诗稿,蔡以台存世诗作一下从5篇增加到350余篇。后又用1年时间,精心编纂、修订成书。
寻根探源访后人
《枫泾镇志》主编戴桂云对枫泾名人之后联系颇多,与蔡以台的一位后裔还是同窗好友。2015年5月,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枫泾文史研究会成员在松江找到了蔡以台后人蔡秉和。
蔡秉和先生60多岁,共产党员,高挑的个子,退离后在居民小区党员服务站做些服务工作。他知道研究会拜访意图后,他向研究会赠送了祖先蔡以台状元的画像复印件。
根据蔡秉和提供的线索,研究会成员继续前往嘉兴拜访蔡秉和的堂侄蔡光復。蔡光復如今创办了一家医药公司,同时出版了多本研究太极拳的学术著作。他得研究会来意后,表示将大力支持《清朝状元蔡以台》一书的编写。此后,双方保持信息往来。
蔡以台的后人们,对祖上这位状元郎亦有颇多研究,其中在互联网上最活跃的要数宁波高级中学教师蔡宏伟。蔡宏伟是蔡以台状元的族孙,即蔡以台状元的胞兄蔡封台的嫡孙。他发来了《清朝第46位状元蔡以台游考》,刊登于《枫泾文史》会刊上,引起各方的好评。
据《德清蔡氏宗谱》记载,蔡以台祖籍为德清,始祖蔡源,自十二世祖蔡廷贵迁杭州,又十四世祖蔡三元迁嘉兴,十七世祖蔡王臣(蔡以台曾祖)迁枫泾镇,此后蔡廷正、蔡维熊、蔡以台、蔡学逊、蔡传谨、蔡承启代代相传,后来的枫泾蔡氏未能连谱。从上述看,蔡以台宗支世系线以蔡源为第一代,至蔡承启代已有23代。自蔡王臣至蔡承启,迁居枫泾已有7代。
闻“墨”追踪状元卷
蔡以台既以清朝状元立名,当年他廷试第一的状元卷无疑是一项关键物证。枫泾文史研究会向海内外撒下大网,如海底捞针一般搜寻“蔡以台状元卷”下落。
通过网络搜索,“蔡以台状元卷”被法兰西汉学院收藏的可能性引起了研究会的关注。2015年春节前,研究会专门发函至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但未获答复。此后,研究会通过《枫泾镇志》学术顾问陈华,得知“蔡以台状元卷”回流到了南京贡院,锲而不舍追踪2年后,“蔡以台状元卷”终在研究会成员的面前展开。
研究会从网上获知《明清科考墨卷集》由台湾兰台出版社编辑出版,此书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举行首发仪式,内有“蔡以台会状卷”。又从书中得到线索——历经时光流转、沧海桑田,“蔡以台会状卷”几易其主,目前为浙江图书馆副馆长林祖藻的私人收藏。研究会联系上林祖藻。林先生热情好客,向研究会无偿赠送了蔡以台的科举墨卷。
佚失诗稿重现世
虽然史书不吝笔墨夸赞蔡以台的诗才,但其流传到今世的文墨却少得可怜,据说到清嘉庆年间已多寻不见踪迹。
史称蔡以台著有《三友斋遗稿》《姓氏窃略》,但没人见过稿本。据《碧溪诗话》称:“蔡修撰诗求之三十馀年不可得见,嘉庆丁巳始得读之,诗仅二十馀首,而冠首一篇《平定回部大功告成恭记》五言长律一百二十韵,华藻宏丽,洵鸣盛之巨制,馀也格高调爽,不类蛙蝇凡响。”
为寻找佚失的蔡以台资料,研究会的成员们绞尽了脑汁。翻典籍、上网搜,寻访后代,此外,还从蔡以台的“朋友圈”入手,从与蔡以台同时代的人物史料入手,寻找蔡以台留下的痕迹。研究会成员的足迹遍踏北京纪晓岚故居,南京贡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秦淮区文化局,上海图书馆,金山区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图书分馆古籍部,宁波天一阁,嘉兴图书馆,嘉兴博物馆,嘉善图书馆,嘉善档案馆。
最后,从嘉兴图书馆内部网络中寻找到一个包含有《三友斋诗稿》的目录,查得该书正保存在上海图书馆。沉寂两百余年的蔡以台诗稿终于重见天日。诗稿辑录诗词有350多首,其中传诵一时和倍受称颂的《丁丑春闱应试诗》《平定回部大功告成恭记》一百二十韵赫然其中。
此外,研究会还找到了蔡以台父亲蔡维熊的《风泾竹枝词》诗集,同时在诗集中还找到了蔡维熊的生卒年份,解决了志书上久悬的一大难题。通过翻阅大量古籍,研究会找到了一些有关蔡以台的史料和他当年的朋友、同事等所写的有关蔡以台的诗词以及为蔡维熊的“尊德会”所写的部分诗文。
不得不说,枫泾的幸运是有这样一批执着的文史研究人员,秉承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吹尽狂沙始到金。蔡以台研究资料的陆续现世,不仅是枫泾文史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更是金山文史研究的重大成果。
目前,《清代状元蔡以台》已正式面世。该书收录状元蔡以台简介、记载蔡以台的志书资料辑录、蔡以台会状元卷、蔡以台作品选录、蔡以台交友考、有关蔡以台的遗存、蔡以台家族初考等。此外同步出版面世的还有蔡以台作品集《三友斋诗稿》。而蔡以台纪念馆建设也在筹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