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突然火了起来。
1月24日,华为消费者业务BG CEO余承东表示,将在2019年推出首款折叠屏5G商用手机。
无独有偶,前一日,小米总裁林斌通过微博推出了一则手机视频,宣布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问世。
而在海外,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相继推出折叠屏概念机,旨在抢滩折叠屏市场。
据了解,三星曝光的Galaxy F可折叠手机的技术为Infinity Flex Display,打开时可以如平板电脑般大小,折叠起来可以放入口袋,便携性方面非常出色。
在业内人士看来,折叠屏目前依旧存在重量厚度较大与续航等问题,折叠屏技术远不如全面屏技术来的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为何厂商都想试水折叠屏?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2017年,小米MIX因为全面屏概念红极一时。其6.4英寸比iphone6 plus机身小。然而屏幕却比前者要大。
小米MIX打破几年来手机屏幕维持在16:9的比例,而采用17:9的比例。
17年下半年,华为、vivo等各大知名手机厂商也陆续开始发布全面屏手机,至此,国内手机开启了全面屏时代。
2018年手机屏幕比例进一步拉大,主流厂商基本采用18:9的比例。与2017年主流的16:9屏幕相比,在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长度拉伸了2个点。
手机屏幕似乎一直在越变越大,甚至于出现无边框的手机。
事实上,伴随智能手机的出现,屏幕变大的趋势已经显现。
2007年1月9日,史蒂夫乔布斯公布了第一代iPhone。
此iPhone有着一块3.5英寸的电容屏。从未有过的大屏幕与没有键盘的交互方式,顿时引领时代潮流。
而后2011年10月,三星出厂全新的旗舰Galaxy Note。
作为Note系列开山之作,Note拥有最令人震撼的屏幕尺寸,在2011年5.3英寸屏幕的大小无人能及。因此再次引发抢购。
越来越大的屏幕最终成为行业共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周到君:
手机行业存在着一个有趣现象,消费者对于屏幕尺寸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的手只有那么大,因此厂商需要在固定的尺寸中将屏幕变大。
他还认为,随着全面屏时代的到来,手机厂商已经尽可能压缩手机的尺寸,以至于达到无边框手机的极致。然而人们对于大屏的需求依然没有被满足。
这个时候,折叠屏手机带来了另一种可能性。
2018年10月31日,柔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这是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折叠屏手机。
据了解,这款手机既可以弯折成两个屏幕,也可以伸直来当做一个平板使用。
柔宇科技CEO刘自鸿公开表示:
希望这款手机可以折叠下一个十年。
虽然根据外媒The Verge实测,柔派手机的软件功能仍待更新。目前在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只能主要在一面屏幕显示内容。
然而手机厂商们已经嗅到了变革的味道。
调研机构IHS Markit预测:
到2025年,可折叠AM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5000万台,可折叠AMOLED面板占AMOLED面板总出货量的8%,约达8.25亿。
IHS Markit报告中指出,可折叠屏可能面临一个比较昂贵的时期,然而近几年的出货量将急剧攀升。
“没有人能料到折叠屏的市场有多大,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不是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但是没有厂商敢于视而不见,因为这代表屏幕又变大了,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交互需求。”上述业内人士说。
目前,LG、三星以及没赶上智能屏时代的摩托罗拉,均以传出折叠屏的消息,折叠屏手机似乎是潮流追逐的目标。
另一方面,折叠屏距离人民群众内心,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手机爱好者小李告诉周到君:
现在的折叠屏手机太大、太厚重,我带这样的手机还不如买一个平板电脑来得划算。
重量、耗电以及屏幕的交互敏感度,这些都是折叠屏手机现在面对的问题。
以三星为例,三星在折叠后的正面多设计了一块屏幕,多一块屏幕带来的耗电与厚度问题不可忽视。
而以柔性屏著称的柔派科技,手机重量高达320g,为华为手机平均125g的2.56倍。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随身携带小型平板电脑。
“如果不谈用户的体验而仅是把折叠的屏幕做出来,无疑是耍流氓。”另一位行业人士说。
在他看来,用户真正需要的是良好的交互功能,空谈概念没有意义。柔性屏目前没有全面屏的技术完善,其交互能力也相对较差,还无法带给用户极致的体验。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各种品牌在未来两年都会推出自己的折叠屏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