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学编程,原来可以很好玩


作者:杨青霞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9-01-24 11:58

首届西瓜创客少儿编程未来节,昨天在沪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0多名孩子齐聚一堂,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编程,但在学习编程的背后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收获。

活动中,西瓜创客优秀学员分别用主题演讲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梦想以及编程的学习成长对于梦想的塑造与助力。

通过编程编故事、创作多媒体作品

目前就读于上理工附小四年级的查欣然,从小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小女孩,2岁的时候就能将一幅拼图独立的拼完,平日喜欢画画、做手工,还经常做贺卡之类的小礼物送给父母,对于色彩和逻辑能力较强。

查欣然的妈妈发现了女儿这方面的特长,查妈妈认为学编程也是动手能力的一种,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西瓜创客,于是为女儿报班开始了编程的学习。

其实查欣然每周在编程上学习时间只有半小时左右,但老师布置的编程类作业一般要花上一周的时间去完成。

在没有学习编程之前查欣然通过纸来绘画,而现在她可以用另一种工具表达自己的作品,那就是Scratch(一款麻省理工学院(MIT) 设计开发的少儿编程工具)。在学习期间查欣然利用这款工具提交了创意作品《人工智在我身边——超级保姆安妮》。场景和角色,查欣然画完后拍照,然后导入到 Scratch,最后,在当中设计了剧情和动画。

去年11月底,查欣然的作品《改革开放40周年——I LOVE SH》.查欣然把自己和妈妈都画了进去,作品通过查欣然和妈妈的对话,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活,也比对了2代人的学校生活。还通过机器人小白,给大家展望了未来40年的生活。

查欣然妈妈告诉记者:“女儿学编程的时间只有一年,通过编程还可以提高数学、物理、英语等其它的学科知识,女儿现在所学的编程教材可以选择中文版也可以选英文版,但她看的是英文版,现在难懂的专业术语她也能看懂。除了编程女儿平日里还学英语、小记者、拉丁舞等课外兴趣班,但她唯有对编程最热爱,所有编程类的作业不用我主动去盯,自己每次都积极认真的去完成。 ”

查欣然年龄虽小,但她对未来的职业却有了一个定位,她说:“现在学习编程不一定未来要成为一名程序员,希望通过编程,学习一些数学思维,换一种表达方式。如果未来我可以选择,我想做个艺术家或者美术老师,我自己可以画画,还可以教小朋友画画,可以做各种手工,还可以用编程来创作多媒体的作品,做好玩的课件,引导大家体会美、欣赏美、表达美。”

未来想做一名会编程的化学家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但随着我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现在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化学家。未来呢,想当一名会编程的化学家。”来自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一小学三(3)班的郜逸涵站在舞台上分享了自己学编程的心路历程。

郜逸涵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化学,原来主要通过书本学习,现在同时通过网络来学习。网络学习不仅让他跨越了学习资源的限制,而且互动性更好。

郜逸涵出生在一个美丽的滨海小县城霞浦,因为住在沿海的缘故,无论是养殖还是旅游,一个可持续的优质环境,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郜逸涵注意到近些年,他居住的地方水质变得比以前差了一些,郜逸涵想,是不是可以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来净化它呢?

郜逸涵在书上看过一个明矾净化水的例子,也明白背后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编程,郜逸涵觉得可以编写一个动画。于是,用编程,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

在学会编程之后,郜逸涵利用编程做了一系列的化学小实验仿真模拟,比如吸水蜡烛,不用吹的气球,自制水晶,大象牙膏等等。郜逸涵觉得编程给了他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也赋予了更大的力量。

编程极大地改变了郜逸涵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原本郜逸涵很喜欢玩游戏,他最喜欢的游戏是“我的世界”,但是自从学了编程以后,郜逸涵玩游戏少了,自己做游戏多了,比如做了方块乱斗、赛车游戏、scratch猫大冒险等等,而且郜逸涵做好之后还经常邀请朋友一起来玩。他觉得这比玩别人制作的游戏有趣多了。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