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看过《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不会再哭,结果看完这部还是泪奔了


作者:邱俪华
编辑:邱俪华
时间:2019-01-26 19:29

这个周末(1月25日到1月27日),一部由台湾彩晶文教基金会及表演工作坊共同授权演出的暖心家庭剧《外公的咖啡时光》在徐家汇美罗城的上剧场开演。

这是“剧场暖心女王”吕曼茵首次执导的舞台剧作品,由丁乃筝担任艺术总监,樊光耀、范瑞君、王镜冠、李辰翔、吕名尧、李劭婕联袂出演,在舞台上演绎与失智老人相处的家庭暖心故事,是一部外公版的“我脑中的橡皮擦”。

重要提醒:今晚演出结束后,有演员的签名会

看相爱的一家人与阿兹海默症“正面刚”

《外公的咖啡时光》的灵感来自马维欣的绘本《永恒的咖啡时间》,由王靖惇编剧,丁乃筝、吕曼茵改编,讲述了当今社会庞大而又鲜有人关注的群体——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及其家人的故事。

因外婆生病住院,刚上大学的瀚瀚在假期担起了照护失智症外公的责任。外公曾是瀚瀚心目中的“英雄”,是全家人依赖的对象,如今却变得像孩子一样脆弱,需要寸步不离的照护。祖孙的角色像是被翻转过来,瀚瀚常被外公逗弄到哭笑不得。两人成为一起喝咖啡的“好朋友”,在咖啡香中回忆外婆在家中的那些日子。

导演吕曼茵说:“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不断想念起我的父亲,去年三月他永远地离开……或许他在天上正慈祥地看着他的女儿,以她所能的方式努力着,仔仔细细地表达出从小到大的怀念与感谢,然后能松开不舍,继续勇敢向前!” 

艺术总监丁乃筝说,“外公失智后,他的家人开始学习如何透过行动来爱,如何放下自我,更无私地去爱。照顾失智的亲人让你无法逃避,你必须真实地和他在当下互动,因为活在当下的他不会接受你的虚情和伪装。”这部戏就像我们每个家庭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常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因为有“爱”,家人之间可以选择相互扶持和体谅,共同探寻生活的出路。“家人”是每个人都不能切断的联结,因为这就是“家”。

实力派演员樊光耀宁可“早老”演外公

2016年,在《暗恋桃花源》30周年纪念版中,樊光耀饰演的江滨柳站定了上剧场的舞台。随后观众看到了《新龙门客栈》的直男教授,《台北男女》中踩着高跟鞋的阎罗王,还有《爱朦胧,人朦胧》里单纯又浮夸的龙公子……樊光耀说,他最希望别人认不得他,当知道江滨柳、龙公子、教授都是他饰演而发出惊叹时,才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这一次,樊光耀将“超龄”饰演外公一角。他自嘲演两种角色最拿手,一是老人,二是坏人,演得最好的是“老坏人”。“和金士杰、李国修、李立群几位老师一样,从年轻就没当过小生,一路演老人。他说:“我喜欢跟老人在一块儿,越老的老师我越愿意和他谈天。”在生活中,樊光耀也常常观察老人的行为举止、生理状态,以至于太过老气横秋,同学都不太跟他在一块。

对于外公这个角色,用樊光耀的话来说就是:“简单得像打手背。”大多数人觉得,一个失智症的老人,应该是见者可怜,闻者可泣,但樊光耀饰演的外公,却十分可爱,“演一个失智症的老人,让人觉得他很可怜,这太落俗套了!”他说道,在他的诠释下,剧中的外公会让人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些顽固,不太讲理,但非常可爱。

90岁上海阿婆看完戏讲了自己的故事大家都惊呆了

故事有点悲伤和沉重,观众的接受度会如何呢?从上座率和反馈看,上海观众对于这样的主题不仅不排斥,还非常有共鸣。首演结束当晚,十点多了,还有至少一半观众主动留了下来,和剧中的主创们互动交流。

一位90岁的上海老奶奶拿起话筒,说起了自己的故事,原来先生也是阿兹海默症去世,看《外公的咖啡时光》令她回忆起和先生相伴的最后那段岁月。

“现在我自己也90岁了,记忆力也越来越差,也许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和世界告别。有些人会更艰难一些,这个时候只有一样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悲伤和困难,就是爱。”


视频:邱俪华
图片:上剧场独家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