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押金难退”、“摩拜改名美团单车”……共享单车企业的发展正变得越发艰难,而每一次的变动似乎都在那些热衷单车的市民心中抹上一层阴影。
“车子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扫码扫过去,一排车都是坏的。”
“有些单车要交押金,根本不敢骑。”
……
为了听到上海市民内心对共享单车最真实的声音,记者在上海街头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关于共享单车,每一位使用者都有他们最深的感受。
视频中接受采访的市民,有的是共享单车的忠实爱好者,有的可能只是偶尔骑一下单车,但是只要是在上海生活,共享单车的存在或多或少都影响着他们的日常出行。
自2018年上海公布“禁投令”后,单车企业便不再新增投放单车,同时对于不少违规停放的车辆也进行了清退。此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单车正在慢慢减少。
“以前小区里也总是可以看到单车,但是现在,更多时候是在地铁站这些地方看到的比较多。”在市民中,受访者小顾这样同记者说道。
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共享单车发展最高峰时,上海市场的共享单车总量超过170万辆,而到了2018年12月,根据上海市监管服务平台显示月活跃共享单车数量约56万辆,日均活跃量约25万辆,日均骑行量约115万次。
在此之前,记者曾走访沪上5处地铁站口发现,5处地铁站口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不超过90辆。以12号线南京西路站口为例,在非高峰时段,记者沿路行走,只看到两辆摩拜单车停放在众多私人自行车中央。
在10号线新天地站,出站后不过200米的距离,只能三辆单车稀稀拉拉停放在路边。
就在近日,记者重新选择5处地铁站进行走访。
在2号线上海科技馆出口,仅有3辆摩拜单车停放在众多私人自行车中央。
在4号线海伦路站,仅有4辆单车停放在路边。
在2号线南京东路站附近,3辆共享单车停放在一边。
10号线新江湾城站,共享单车的数量也极少。
10号线同济大学站的单车数量更是屈指可数。
共享单车真的少了,这是骑行者们异口同声的答案,但是与之一起减少的还有可以骑行的好车。
车锁打不开、座位被卸载、车链已脱落、二维码被刮花......市民遇到的坏车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带来的负面情绪却是如出一辙。
“如果你早高峰过后想要去用车就会发现,虽然旁边有一排的单车,但是扫码扫过去,这一排车都是坏的。”想到自己平时上学路上经常遇到的坏车,小李就有些无奈,“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准时到达学校,但是扫到一排坏车,只能迟到。”
小王活动的主要范围还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一个月也只有偶尔几次骑单车,但是“偶尔”骑车也总能遇上骑到坏车的情况,“一个月总有2、3次骑到坏车,真的就是一言难尽。”
那么,真的只有增加单车的投放数量才能有效缓解市民没有好车骑的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都已经认同“禁投令”带来的成效,控制单车的总量已经成为一种必须。
有的市民认为,单车总量没有必要增加,但是要关注对单车的维修。
有的市民认为,单车数量不是非要特别多,但是要有好骑的车子。
也有的市民认为,在上海市中心,地铁、公交等交通设置都非常完善,单车没有必要这么多,反观郊区,或许可以适当在郊区增投一些单车。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郊区的投放并不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单车,有市民就表示,现在需要针对郊区市民的需求,对好骑的单车进行合理投放,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有专家认为,现在,是共享单车行业的洗牌时期,而洗牌则是前期野蛮生长的必然后果。像在2017年,小鸣、小蓝等一大批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停止运营。但是单车企业退出市场并不是导致可以骑到的车辆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因为一开始,共享单车企业是依靠人群、订单、流量去占领市场,造成了企业都去投车,市民都去骑车的景象,但是几年后发现,企业的盈利模式还是找不到,即便是做到了一家独大,共享单车还是个亏钱的事,自然会有很多企业都纷纷退出市场,留下无人管理的单车。”上海市政协委员陈闪分析道,对老百姓而言,单车越来越少,坏车越来越多,是一件极为烦恼的事情,但这件事的本质还是因为现在共享单车的管理机制有问题。
陈闪表示,对老百姓而言,上海到底有多少辆车、这些车以后怎么办……这些都不是市民会关心的问题,“就像是公交车一样,单车现在成为了市民提高出行质量的工具,对市民而言是必须的东西。”
而正是因为现在的共享单车是百姓生活的必备品,因此想要管理好单车,首先必须要求政府加强监管。陈闪分析道,在加强监管后,必须要由政府去主导单车这个市场,“之前说过,单车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必备的东西,所以应该划到市政工程类别中。由政府主导后,再由政府去引进他认为可以去对单车进行管理的企业。”
但是在通过政府引进可以管理单车的企业后,还需要保证企业盈利,可对于这种“盈利”,政府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可以对企业补贴多少?企业应该可以盈利多少?怎样才能不会变成一个暴利的企业?陈闪表示,“单车市场现在需要重新指导规则,能够通过政策的形式,让企业赚钱。”
陈闪告诉记者,在管理单车的问题上,或许政府可以参照当年管理有桩自行车的方式,通过招标的形式,让两家企业去管理单车,“这个市场需要1到2家企业就能够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再通过第三方机构去对这两家管理单车的企业进行考核,考核单车在企业管理之下的完好率、客户的满意度等,“所以,在管理单车的问题上,我们的政府一定要强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