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间“孤独咖啡馆”让自闭症患者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全城涌动的爱心,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自闭症这种无法治愈且伴随终身的疾病。
有数据显示,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 1000 万,其中 16周岁以上的成年自闭症患者接近 800 万,上海在 2017 年时就已经超过 23 万,并呈迅速上涨的趋势。
市政协委员、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皓表示,当前国家和社会把关注点都放在 0-16 岁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上,对成年自闭症患者鲜有涉及,出现断崖。为此,吴皓联合邵楠、樊好等多名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加强成年自闭症患者就业保障体系建设。
吴皓介绍说,我国第一代确诊自闭症的儿童,如今已经长成 35 到 40岁左右的中年人, 90 年代诊断出的自闭症儿童也已成年,到了融入社会和进入职场的年龄,他们的实际生存状况极为堪忧,面临着父母老去、就业困难、社会偏见等难题。
委员们建议,整合政策资源,提供自闭症终身社会保障。将成年自闭症患者的低保、医疗和养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策保障、社会基金等资源的整合,解决他们的基础生存问题。鼓励建立专业系统化的自闭症托养照护社区中心,包括专业的日间照护和喘息式的夜间服务。推动人社、工商等部门针对自闭症创业者在场地、资金、税收、社保等方面出台扶持优惠政策;促进成立自闭症创业孵化园。
同时,整合培训资源,加强自闭症职业辅导训练。鼓励由教委、人社系统中的优质培训机构为年满 16 周岁的自闭症患者提供符合他们兴趣和特点的技能培训和社会适应训练;为即将走进单位的成年自闭症患者提供岗前定向培训和上岗后的跟踪辅导;为自闭症患者的父母亲人和同事提供长期心理喘息服务和解压疏导培训等。
整合人才资源,组建自闭症专业社工队伍,长期跟踪服务自闭症患者,了解其特点,降低其防备,做好其成年后的就业辅导、就业陪伴、终身关怀等工作。加强对自闭症专业社工的培训,开展包括心理学、特殊教育学、脑神经学、医学等多方面系统专业培训。规范管理,对分别从事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陪伴、养护照料等相关行业社工分类持证上岗。将其纳入职业资格认定和职称等级评定的体系,将自闭症专业社工职业化、终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