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枣庄,以前11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大概3个多小时。”
“从上海到上饶,以前7个小时,现在大概2个多小时可以到。”
“从上海到江西,以前12个小时,现在大约4个多小时到。”
.......
乍听之下,动辄数小时的车程,春运回家的路真长。
但你可知道,曾经,他们回家的路比现在更长、更远。
今年是李女士的第二十个春运,从上海到江西。
谈起大包小包挤绿皮车的经历,李女士连连摇头,她告诉记者,每每春运回江西,车票总是非常难买,“以前我们都是在窗口排队买票,从上午排到下午都有,好不容易买到了,大多数时候都是站票。”
一旦上车,狭窄的过道口,人和人紧贴在一起,“只要能够站立的地方往往都是人。”李女士说道,当绿皮车缓缓前进,又无法提速时,“真的恨不得直接跳下去,不想回去了。”
“现在大家都会在网上买票,而且高铁也方便很多。”李女士告诉记者。
这两年回家,李女士也不再心疼那些路费钱,“买张高铁车票,4个多小时就能到家了。”相比之前12个小时的路程,“以前回家,半天都在路上,现在回家,睡一觉就到了。”
来上海打工十多年的冯大叔一早就等候在虹桥火车站,“我的车子要傍晚才开,但还是想要早点过来。”
细算下来,今年是他从上海回上饶老家的第十个春运,“今年是第二年来虹桥坐高铁。”冯大叔告诉记者,之前几年都是从上海南站坐火车回家,“运气好,买到有座位的车票,运气不好就一路站回家。”而这7个多小时的站立时间,对年过半百的冯大叔而言着实吃力不少,“本来腿就不好,站久了,吃不消。”
去年,工地上的朋友帮冯大叔买了一张回老家的高铁票,“二等座的车票,2个多小时就到上饶了,实在是快!”
今年,冯大叔再次托付这位朋友帮着他从网上订购了一张高铁车票,“比我以前坐火车快了5个小时,可能就因为这5个小时,我能赶上家里的团圆饭,真的方便太多了。”
经历了二十多年春运的老王告诉记者,曾经觉得,每一次回家的路程都分外漫长,现在谈起回家,“家好像就在不远处,眼睛眨一眨,就到了。”
老王的老家在山东枣庄,“以前是坐绿皮车,足足11个小时。”老王表示,年轻的时候,再远的路程都能忍受,“那个绿皮车,人又多,速度又慢,但是又怎样呢?至少能回家。不过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回家的路短一点,就好了。”
老王在上海干过不少行当,但他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工作,“我现在就是造这种高铁站的!”老王指指虹桥站的顶端,“跟着施工队在去全国各地跑,帮着造这种火车站,每造一座站,就觉得离家更近一点。好像自己以前的梦想就达成了。”现在,每年春运回家,只要能买到车票,4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老王就能到达枣庄,“高铁真的很方便!很快速!”
同前几位不同的是,几年前,左先生喜欢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驾车回到合肥老家,“从上海出发,开开停停,8、9个小时可以到。”但是自驾回家的辛酸只有左先生一个人知道。
“以前,孩子太小,哭哭闹闹,现在,孩子长大了,带着他坐高铁也不用担心。”因此,从前两年开始,每每春节来临,左先生便会提前开始购买回合肥老家的高铁车票,“而且我感觉,现在回合肥的车票也没有那么难买了,坐高铁回去只需要3个多小时。除了快捷,我觉得家人也更安全一些。”
事实上,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李大爷,他要回到老家河北,身在浙江却因为买不到车票而早早跑来上海,李大爷回忆道,“以前我们都是坐大巴,一群人挤着回家,但是大巴还不一定每年都有。”李大爷告诉记者,虽然大巴又颠簸又拥挤,但是贵在车票便宜,“都是出来打工的,路费太贵谁承担得起。”
现在,对李大爷而言,不论是火车还是高铁都已经令他满足,“你坐过大巴就会感觉到,火车、高铁真的很快,交通工具一直都在进步,我已经知足了。”
有人说,火车、高铁......构成了中国交通丰富的毛细血管。
不论它们是快是慢,几经辗转,都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那么,现在,从上海回到你的家乡,需要多久?
此外,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以上,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自2018年12月25日开始,10条铁路新线在一周内密集开通,新增高铁营业里程约2500公里。这10条新线包括京哈高铁承沈段、新通高铁、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济南至青岛高铁、青岛至盐城铁路、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南平至龙岩铁路、怀化至衡阳铁路、铜仁至玉屏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
随着新线开通,阜新、朝阳、承德、通辽、牡丹江、日照、连云港、盐城、雅安、丽江等多个城市迈入“动车时代”,高铁运能进一步提升。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届时我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现代高速铁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