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的壕,400年前的紧日子,都被大师们画出来了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时间:2019-02-01 16:36

你知道500年前的壕和400年前的紧日子是啥样吗?这些都被大师们画出来了——《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利用寒假,你不妨带着孩子亲历一次,此次精挑细选出的60幅西方美术原作,构成了一部原作版的西方绘画史。你可以事先熟悉一下画作尤其是现场说明里没有告诉你的隐情和幕后故事。

请先了解一下《西方绘画500年》大展春节时段的开放信息。

2019年春节开馆公告:

2月3日至2月7日闭馆

2月8日(周五)正常开馆

为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展要求,本次大展每周一(除2月4日闭馆)正常开馆

展期:2019年1月12日—2019年4月30日(2月3日—2月7日闭馆)

展览信息里最重要的就是2月3日至7日闭馆,但是每周一(除了2月4日),别的美术馆一般都闭馆,但本次大展却照常开放。


大展囊括了500年来西方绘画史上所有重要绘画流派和著名大师,看完一场展,等于学完一部西方绘画史。

下面,精彩的来了,我们开始划重点:

500多年前的壕

■《宽宏的约翰•弗雷德里克萨克森选侯的肖像》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1533年

这是画家接的一个订单,是这位叫约翰•弗雷德里克萨克森的人要求画的肖像。画面中最夺目的就是人物的大胡子,而他的面部昂起,仿佛是用他的鼻孔在看你,这就是典型的“壕相”。你再看他穿的裘皮大衣和胸前的粗链子,内衣领子也镶着金线和宝石。而且,在背景上,画家使用了当时非常昂贵的蓝色。有多贵呢?当时蓝色颜料是用青金石磨出来的,价格超过了黄金。所以当时一般肖像画的背景都用的是深色,而画家给他用了高冷的蓝色,让他的肖像与众不同,反正人家有钱呗。

400年前幸福的紧日子

■《幸福的繁衍》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1773——1776年

这幅《幸福的繁衍》按照中国人的讲法就是“多子多福”图。画中是妈妈带着4个宝贝在一个颇为寒酸的房子里生活,爸爸从窗户外面把头伸进来跟妈妈说话,他牵的驴也把头伸了进来,有一个孩子还在拿草喂驴。旁边还有台子,上面放着炖锅、洋葱和肉块。

这是生活俭朴的家庭,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他眼中的“理想家庭”,反映了当时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家庭和社会理念。卢梭有句名言: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的良药。

这幅画也是作者自己俭朴家庭生活的写照,他用的画法却是奢华、甜美的洛可可风格,于是就把俭朴的生活上升到理想化的高度了。这对于今天的我们,要如何过好紧日子,也是有一定启发的。

肤白貌美有偏方

■《渔夫的女儿》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1872年

布罗格是法国19世纪重要的画家,他一生坚持唯美的古典主义,他一生得奖无数,在法国艺术沙龙中占主流地位,尽享荣华。布罗格80岁那年,因为他的家和画室被盗,加剧了心脏病而去世。他的作品卖得非常非常好,一直到现在,拍卖市场上还是如此。

这是布罗格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少女画像,画出了宁静和明丽。渔家女的皮肤质感极佳,他的“偏方”是通过明暗对比衬托人物尤其是人物的皮肤,通过细腻精制的笔法,画出了犹如瓷器一般的质感,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布罗格为了追求完美不惜篡改现实,也被同时代人评为保守派画家。

两幅画,一段私情

■《漫步》 爱德华•马奈约1880年

■《露台上》 贝尔特•莫里索1874年

马奈虽然没参加过印象派画展,但他是印象主义奠基人之一。马奈家庭出生很好,父亲是内务部首席司法官,但他坚持自己的绘画理想,并且以离经叛道的姿态闯入画坛,从而在青年当中名声大噪。莫里索也是同样的好人家出生,她喜欢绘画,两人在卢浮宫临摹时认识,此后经人介绍,莫里索成为了马奈的模特。

莫里索常向马奈请教,马奈甚至直接帮她改画,后来,莫里索反而被主流的艺术沙龙所接受了。

马奈一生中有好几位模特,但是画得最多的,就是莫里索。而莫里索也毫不掩饰她对马奈的感情。可是,马奈早已结婚。

1874年,就是创作《露台上》的这一年,莫里索嫁给了莫奈的弟弟,成了马奈的弟媳,从这以后,马奈就再也没有画过莫里索了。

展厅里这两幅看似毫无关系的作品,默默地讲述着100多年前的一段私情,那种等待和无奈。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两幅作品也将于3月24日率先离开上海,回到东京富士美术馆。

雷诺阿&莫奈:两个印象派其实大不同

■《睡莲》 克劳德•莫奈1908年

■《穿红衣的年轻女子》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约1892年

■《读书的女子》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约1900年

雷诺阿和莫奈是“同进同出”的好友,两人也一起成为印象主义大师。但是两人绘画上的区别十分明显。在笔触上,雷诺阿喜欢用小长线,莫奈喜欢用小圆点;雷诺阿喜欢用撞色,蓝配橙,红配绿相间,进行对比,而莫奈喜欢用临近色;看雷诺阿作品有一种跳跃感,而莫奈作品给人朦胧感;雷诺阿喜欢画人物,莫奈喜欢画风景。

雷诺阿的作品很能够讨好人,画得十分唯美、甜美,让订单主开心。理论上讲,雷诺阿并不是纯粹的印象派,晚期又从古典主义里获取了力量。《穿红衣的年轻女子》人物的嘴型非常放松,一种自然、轻松的愉悦感油然而生。《读书的女子》场景处理同样非常放松,观者犹如偷偷潜入闺房欣赏其阅读的“偷窥者”。

别禅修了,看莫兰迪去吧

■《静物》 乔治•莫兰迪1948—1949年

莫兰迪被誉为“画家中的画家”,属于“圣人”。他一生都在画瓶瓶罐罐,几乎没画过别的,而且他把瓶瓶罐罐画到哲学的高度。他曾说过:“凡是用语言能够描述的东西,何必画出来呢?”他能把普通静物的灵魂给画出来,这是他在美术史上的意义。

莫兰迪的瓶瓶罐罐无论本身是什么颜色,在他画中统统是各种灰黄色。莫兰迪创造了这种色系,能够让观者一下子平静下来。莫兰迪一生不喜欢跟外界交往,几乎没离开过自己家乡,除了在学院里教书,就是在工作室创作。他不喜欢出去参加展览,别人发来邀请,他也不理会。他一生未娶,他的三个妹妹也终身未嫁。所以也别去什么禅修了,多看看莫兰迪的画吧,就啥念头都没有了。

一只思考的苹果

■《抽象理念》 雷尼•马格利特1966年

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苹果之一了。马格利特的作品只为挑战人的思考,他擅长在作品中引出矛盾,发人深省。这幅画的人物头部换成了一个苹果,为什么呢?苹果在西方文学里隐喻了原始欲望,欲望代替了思考,不就是艺术家向观者的发问吗?

夏加尔:98岁的梦境画师

■《马戏》 马克•夏加尔 1967年

夏加尔的作品粗看十分不能理解,好好的作品为啥要画成这样?说是写实,却看不懂,比如这件《马戏》。

对的,夏加尔一生与其说崇拜大师,不如说他崇拜父辈和祖辈身上传下来的犹太文化精神,他所有作品都是从这个文化体系里面寻找灵感。他的作品充满了梦幻,所有事物在画面上的出现方式,都只有在梦境中才有可能,所以看夏加尔的画,你就得回到梦境记忆中。

夏加尔一生活了98岁,是艺术大师中的高龄,他一生艺术追求之纯粹,也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


图片:詹皓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