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作文而驰名全国的贾老师,离我们而去了


作者:朱晓芳
编辑:朱晓芳
时间:2019-02-08 15:56

春节前几天,我正巧和贾志敏老师的儿子约见面,但他说“父亲病得严重,我眼里满是眼泪……”大年夜,他的朋友圈发的还是医院的照片,没想到,年初一的下午,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5日13:53分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81岁。

贾志敏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逾50年。1992年,电视系列教学片《贾老师教作文》在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994年,贾志敏被评为特级教师,1999年获浦东开发建设特殊贡献奖。

贾志敏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曾先后在海内外100多个地区讲学。

贾志敏的主要著作有:《贾老师教语文》、《贾老师评改作文》(系列丛书)、《贾老师读小学作文》(系列丛书)、《贾老师对你说》、《一个校长的演讲》等。

■ 课堂上的贾老师

“在父亲生命最后这些的日子里,受尽磨难。他顽强地与生命抗争将近十年,昨天下午走了,对父亲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到天堂后,没有了痛苦,我们全家相信他继续会教出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好徒弟!在我们心底,他永远是那么神采奕奕、风度翩翩、高贵儒雅,无尽的怀念永存!”贾老师的儿子说道。

但是贾志敏老师,不仅作文教得好,而且为人真诚乐观,他儿子说贾老师在病重期间还一直在开玩笑。

“我把自己的追悼会都设计好了,我要自己给自己主持追悼会。现在的这些家伙都不会好好说话,我要提早录好追悼会的主持词,到时候你们一来,准会吓一跳,哈哈……”在东方肝胆医院的病房里,贾志敏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开着玩笑,站立一旁的家人和他的弟子们只得强颜欢笑地应和着:

“瞧您这玩笑开的……”

“贾老师,您这是天大的创举啊,没见过谁这么说自己的。”

贾志敏,一个教了一辈子语文课的小学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乐观、要强的人,也是个一直对语文、对语言苛求完美的人。

贾老师的儿子贾文骏说:“很多人对父亲的印象是:严肃、刻板、难以亲近。其实,只有家人、弟子和熟悉他的人才知道,父亲已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对语文的热爱中去了。”


■ 前排左一为贾志敏,后排中间为贾文骏

贾文骏纪念父亲之文的片段——

我知道,八年前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父亲一直坚持站在语文课堂上,让无数老师为之动容。这感人的场景,只是无数次相同画面中的一次。

2009年10月,在例行体检中,父亲被诊断出得了原发性肝癌。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时我们谁也无法接受这一噩耗。更无法接受的,应该是父亲自己!他教了一辈子的书,当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如果让他离开三尺讲台,那么他将一刻也无法生活。

万幸的是,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罗祥基医生成功地切除了父亲身上的肿瘤。

术后,罗医生告知我们,肿瘤虽被切除,但仍有复发的可能,父亲每隔三个月要到医院接受一次复查,一旦复发,要及时入院治疗。

2016年3月,父亲第六次被推进了手术室。当手术室的门徐徐关上时,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想起父亲说的“万一下不了手术台……”,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万幸的是,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罗祥基医生成功地切除了父亲身上的肿瘤。

术后,罗医生告知我们,肿瘤虽被切除,但仍有复发的可能,父亲每隔三个月要到医院接受一次复查,一旦复发,要及时入院治疗。

2016年3月,父亲第六次被推进了手术室。当手术室的门徐徐关上时,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想起父亲说的“万一下不了手术台……”,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父亲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磨难。

记得在1989年的一天,我下班刚进家门,就听见房间里传来父亲唱《国际歌》的声音。我问正坐在厨房里择菜的母亲:“我爸怎么了?”

“你进去就知道了。”母亲笑眯眯地朝我努努嘴。

走进房间,只见父亲正兴高采烈地又蹦又跳,手里还不停地挥舞着一张纸。我从父亲手里拿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份刑事判决书。爷爷被宣判无罪了!平反了!

父亲13岁那年,我的爷爷因“反革命罪”而被错杀,全家被扫地出门。为了生活,小小年纪的父亲,骑黄包车穿街走巷,帮我奶奶一起为别人做衣裳、洗衣服,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爬电线杆安装电缆、电线。后来,他有机会做了代课老师,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份工作。每当遇到学校老师休产假了,他就兴冲冲地去代课。可代课毕竟是“临时工”,往往只有三五个月。于是,休产假的老师回来继续上班后,他又开始期盼着下一位老师休产假……尽管是代课老师,父亲却比任何人都用心。为了一个教学上的疑问,他会骑着自行车,一遍遍地登门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回来后,又一遍遍地试讲。

也许,因为父亲的执着感动了上天,历经艰难上诉后,背在家族身上整整30年的沉重枷锁终于卸下了,我们家终于可以昂起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也正是因为执着,父亲从代课教师起步,通过努力,从不会教书,不会教语文,到如今成为全国闻名的语文老师。

父亲是为语文而生的。

一天深夜,我忽然听见父亲的书房里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麻将声。半梦半醒中推开书房门,我看到父亲正趴在地上,拿着放大镜摆弄麻将牌。父亲见我进来,冲我神秘地一笑:“你知道一副麻将有多少张吗?”我怎么知道!也奇怪,父亲从来不碰扑克、麻将之类的,今儿怎么啦?“明天我要上一堂《我的发现》,麻将牌里不是有张‘發’吗?我得让学生认识这个繁体字。但我不能瞎讲啊,我要数清楚一副麻将有多少张牌,有几张‘發’。”

父亲经常半夜起来干这些令人费解的事儿,睡不着觉的时候,他经常还会背课文。他倒好,课文是越背越熟了,却害得我们经常没法睡好觉,母亲更是被折腾得患了失眠症。 

父亲对语文近乎痴迷,指导青年语文教师义不容辞。一天晚饭时,他的一位徒弟登门请教。父亲立刻放下碗筷,起身拉上徒弟就朝书房走去,弄得徒弟都不好意思:“贾老师,您还没吃完饭呢,先吃完再说,不着急的。”父亲摆摆手说道:“没事,没事,备课比吃饭重要。”

父亲常对前来请教的徒弟说:“课文会背了吗?备课,一定要先‘背课’。”然后他就会大段大段地背诵课文里的重要段落。据我所知,好多课文都是父亲多年前教过的,可没有想到年逾古稀的父亲竟都能倒背如流。父亲说:“要上好一堂课,应该先把文章背出来。只有备‘读’时,在‘声’和‘情’上下足了功夫,上课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 贾老师曾经使用过的书房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