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隐形情人节”上了微博的热搜!
有人吐槽称:在中国,除了清明节,所有节日都可以过成情人节。但想到古往今来关于元宵的爱情故事和诗歌,周到君想说:元宵节是名副其实的情人节,“隐形”都可以去掉。
在这一天,相约看灯犹如“月色好美”的譬喻,一年一次的“放夜”造就了人间的牛郎织女相逢,而元宵之后“烟消火灭”的悲伤,“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消磨,更为这个节日染上了一抹凄美的玫瑰色。
此时的你,想起的是词人的“人约黄昏后”还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邂逅和重逢,期望和失望,都在这个古代最为热闹的节日上演。接下来这3段爱情故事,说是中国最美的爱情故事也不为过。
有成语为证,元宵节的爱情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隋朝——因为杨素的“成人之美”,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得以“破镜重圆”。
这对苦命鸳鸯的男主是南陈太子舍人兼著名才子徐德言,女主则是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才貌两全的乐昌公主,由自己挑了郎君。在隋军压境,南陈即将覆灭之时,他们相约各执铜镜的一半,在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求得到对方的消息。
而当南陈终究倾覆,乐昌公主被隋文帝赐为开国功臣杨素的小妾,徐德言流落在外,时隔两年才重回长安。他按照约定在正月十五来到集市,果真发现乐昌公主的那一半镜子,便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托付卖镜人带回。
可惜,乐昌公主此时已嫁为别人妇,命运并不能由自己决定,为此悲痛万分。杨素在了解事件原委后,虽然不舍得乐昌公主,但也不想让别人委曲求全,于是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夫妻二人团聚,并赠资让他们回归故里养老。
此举不仅“成人之美”,更让“破镜重圆”的佳话代代相传。宋代的李致远在诗句中写道:“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
唐朝时期的元宵节已经非常热闹了,一如王维笔下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在元宵节偷跑出宫,遇见温润如玉的薛郎,一见倾心。但薛邵说:“昆仑奴仅仅是一张面具,面具后面的人脸是不同的。”
可是,她的身份决定了她爱情的悲剧。她的母亲武则天因为宠爱她,赐死了薛绍的发妻。薛绍至死无法接受爱上仇人的女儿,最终选择了自尽。
这段故事虽是虚构,却几乎涵盖了爱情所有令人扼腕之处。相逢之时,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相处之时,是因为家庭导致了恩爱断绝;离别之时,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如果他们得以平平常常地相见,是否会有比乐昌公主和徐德言更幸福的结局呢?
到了宋朝,元宵更成了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放花灯的时间从3天增加为5天,在南宋淳祐年间又增为6天。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绘了当年的一派繁华景象:“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
最重要的是,宋朝的元宵和唐朝一样,是一年之中难得取消宵禁的时候,“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修想起了去年一起赏灯的姑娘,写下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辛弃疾这样的豪放派,也不知在为谁寻寻觅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元宵节遇到爱情的还有李清照。她在元宵节时与兄弟一起去相国寺赏花灯,结识了仰慕她已久的赵明诚。赵明诚回家以后,就自称做了个白日梦,只记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几句。
这其实是一个字谜——“言”与“司”合为“词”字,“安”字脱去上半部分是“女”字,“芝”和“芙”去掉草字头是“之夫”。不愧是父亲,时任礼部侍郎的赵挺之很快解开了儿子的心结——想做“词女之夫”!于是连忙派人去李清照家求亲。
这段婚事长期锦瑟和谐,堪称一段佳话。他们都有收藏文物书画的喜好,收藏整理的金石书画堆满了10间房屋,为不少人所觊觎。他们还喜欢一起烹茶、斗诗、研究学问、踏雪闻梅,犹如生活在诗和画中。
不过他们最为后人所熟知的,还是李清照关于爱情的诗句。在赵明诚外出时,李清照写词寄托相思:“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给彼此写信也是情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惜,这对夫妇有相似,更有不同,在大灾面前尤为明显。赵明诚的本质是贵公子,在战乱时弃城逃跑;李清照的本质却是女朋克,对此举心意难平,作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此事过后,纵使没有赵明诚之死的“死别”,两人也是“生离”了。
因为取消宵禁,元宵节成为了中国古代很多爱情故事发生的契机。今天的我们,早已可以把每一天都过成“元宵节”,但也不妨在这一天出门赏花灯、猜灯谜、走百病、看游人,过一个有古典之美的节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