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女人在胡歌眼中最可爱的?不久前,在某公开场合,胡歌毫不犹豫地称赞了她:(看视频👇)
她的名字叫“芸娘”,出自著名的清代沈复悼念亡妻的散文《浮生六记》。其实不止胡歌,这本散文当年也得到林语堂的力推,认为书中的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想知道她究竟可爱在哪里?除了读书,今年还可以去上海大剧院找答案——源自清代沈复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浮生六记》,由上海大剧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出的同名昆剧,经过全新改编将在今年7月上演。
本周,著名青年编剧罗周执笔、昆剧《浮生六记》剧本研讨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京沪苏等地十余位重量级戏剧专家就文学改编、舞台创作等角度展开一场长达三小时的“深度检阅”,为该剧顺利进入舞台二度创作集智献计。
沈复,清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三白。作幕经商为生,能文善画,以本人与妻芸娘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浪游见闻为内容写成《浮生六记》,采取自传体散文的形式写成的笔记小说,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
该书在他的生前只有抄本流传,且传播有限,埋没了70余年后在苏州的旧书摊上被发现时,只残存有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1877年由上海“申报馆”首次印行后,很快受到追捧。
前人曾有“幽芳凄艳,读之心醉”的评语。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出版过《浮生六记》英译本,称赞阅读本书使他感到“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女主人公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直到如今《浮生六记》仍不失为一部具备长久生命力的文学经典。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浮生六记时可知近20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多达665篇。
京东、当当网等电子商城有超过30个版本在同时销售,长期占据图书销售榜前列,去年公布的Kindle付费电子书畅销榜上《浮生六记》名列前20位,汪涵、胡歌等文化名人都曾在不同场合力推《浮生六记》。
上海不仅是《浮生六记》这部文学“遗珠”新生之地,也是舞台改编作品的福地。1943年,费穆编导的话剧《浮生六记》于卡尔登大戏院(今长江剧场)首演,自此,沈复的这篇名作不断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舞台艺术。越剧名家徐玉兰、筱丹桂、傅全香等的同名越剧,近年来北京、苏州等地戏曲院团也纷纷改编。
上海大剧院首次提出打造昆剧《浮生六记》,并于2017年入选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选题。
为何要让《浮生六记》与昆曲结缘?采访中,大剧院方面表示,《浮生六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苏州等江南文化的核心城市,主人公沈复与芸娘二人身具中华民族积极乐观、勤劳生活、恬淡自适等优良品格,不仅是一本记录平凡夫妻间伉俪情深的罕见传记,更是一部传统文人雅趣和品位生活的经典指南。
昆剧是江南文化的精华凝结所在,也是世界非遗代表作,用昆剧演绎《浮生六记》,将努力使它成为当代引领复苏中华民族特色的古典生活美学的标杆性作品,唤醒当代人所追求的传统文人精神生活状态。
有鉴于此,大剧院特别前往香港拜访董桥,这位有着传统文人名士风度的当代散文家欣然提笔写下《浮生六记》剧名,当今散文巨擘与前代性灵文学奇品紧密地勾连在一起。
这部全新改编的昆剧《浮生六记》将由青年编剧罗周执笔,青年戏剧导演马俊丰执导。据介绍,昆剧创作以要求文辞典雅、符合格律等高难度著称,因此昆剧编剧向来稀缺,2015年大剧院参与出品并首演成功的昆剧《春江花月夜》就是由罗周担纲编剧,她作为中国编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蝉联两届的获得者、也是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终评评委,六次获得“田汉戏剧奖·剧本奖”,是青年一代编剧人才中的领军人物,实力杰出。
知名青年戏剧导演马俊丰,曾经执导小剧场昆剧《四声猿·翠乡梦》获得好评,由他担任导演的沪语舞台剧《繁花》于去年获得“华语话剧盛典最佳创新剧目”奖。
演员阵容方面,将有当今昆剧舞台上的“神仙眷侣”施夏明、单雯分别出演沈复、芸娘为观众实力演绎。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行当齐全、功底扎实,艺术素质较高,具有鲜明的南昆艺术风格,2017年《桃花扇》成为上海大剧院年度售罄戏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