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晚,著名艺术家蔡国强把他的火药艺术在意大利庞贝古城释放,火药装置在古老的罗马斗兽场引燃后,《在火山里:蔡国强与庞贝》个展就此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开幕。蔡国强又一次成功谋取了世界的眼球,事实上,他的这一招永远会有眼球效应,也许,他是历史上把“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演绎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家。
■蔡国强在庞贝古城遗址的创作成果
1984年,27岁的蔡国强在泉州家里点燃火药作画,他的奶奶用一块麻布扑灭火焰时,帮助他打通了火药画创作的任督二脉,从此,他的火药艺术创作方法就开始行遍天下直到今天。
■年轻的蔡国强在泉州家中创作火药画
仔细观察蔡国强的创作,永远是一种套路,但细细想来,这个套路实在是讨巧,甚至有点狡猾。
一、蔡国强一直喜欢在世界各国最著名的人文历史地标进行创作。无论是1993年在嘉峪关创作《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还是1996年参观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基地时,“很有心计”地点燃了一朵小蘑菇云,创作出《有磨菇云的世纪:为二十世纪作的计划》——
同样的思路还有很多,比如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威尼斯收租院》、到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的《草船借箭》等等都是同一种思路,借力人类既有的文明和历史事件,然后加上他的火药。他自己也承认“常使用文化现成品,或者艺术史上的经典”。
■他很早就有意识地把作品和著名IP结合起来,这是1985年他创作的火药画《楚霸王》
■2006年,蔡国强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个展,在原世贸大厦对面竖了块5米高的玻璃,像插入人类历史的一幅画卷,挡住了飞鸟
■2010年《千人小孩画大卫》 (影像装置),意大利卡拉拉米开朗琪罗石窟
二、焰火的视觉娱乐元素可以满足所有人。蔡国强之所以一直抱定火药不放手,也跟焰火的对人类眼球的满足度有关,想象不出人类还有什么发明能比焰火更吸引眼球的了。这是古代的“声光电”啊!
■2008年北京《大脚印》
■2011年多哈《海市蜃楼》
三、把中国古老发明当做绘画新媒材。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艺术创作,就是传承国粹,蔡国强深知这一在全球都能通行毫无语言障碍的国粹,作为艺术媒材,既突破了没落的架上绘画,又可以让一大堆理论家来研究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火药艺术媒材。
■2012年杭州创作《春》,火药与西湖
■2014年上海《九级浪》个展火药与外滩
四、通过火药艺术,蔡国强既由此列入了当代艺术阵营,又避免了因为当代艺术对大众所造成的隔膜和反感——没有比蔡国强焰火艺术更通俗的当代艺术了吧。
■2014年上海《挽歌》
■2015年泉州《天梯》
五、蔡国强非常讨巧地把他家乡泉州的乡土民俗火药和对当代世界的哲学反思结合起来了。他可以经常向全世界的媒体说说他的爸爸、奶奶的故事,说说他小时候的泉州,他可以穿着家乡人常穿的拖鞋,随意地在全球任何一个高大上的美术馆里创作出跟每一个地球人都有关联的主题。
六、蔡国强虽然是艺术家身份,但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和环境、历史以及当地志愿者一起完成的。如今他自己很少绘画,他的大型火药草图都是募集当地志愿者共同绘制的,不然,以蔡国强动辄几百平米的巨幅作品草图,画完一幅就得在医院里躺半年。他的火药作品在释放之前,你可以尽情期待,但就是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效果,连蔡国强自己也不能确知,通过网络、手机的瞬间传播,我们可以和艺术家一起等待最后的效果,弄得我们也很有点优越感。
七、蔡国强的标签永远是中国的。别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是去西方学习某一类画风,然后变成自己的创作,这样即便画出了名,标签也是西方的。西方人能买单还好,轮到内销时,我们的文化自尊心就受不了了。而蔡国强不同,他的文化源头就是家乡泉州,带点迷信、带点封闭、不受西方文化侵染的地方,他只是大学以后熟悉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而已,他走到任何国家、跟任何异域文明对话,其标签永远是中国的。这一点,蔡国强也早有意识,打作品草稿时,别人都是用钢笔、水笔、铅笔,他却用毛笔,随手画在毛边纸上,把这样的工作方案呈现给主办方,让人家第一印象就很特别,很中国。
■蔡国强的水墨草稿
蔡国强自己就像这艘小船,上面擦满了世界文明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