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第91届奥斯卡典礼颁出了最佳动画短片的奖杯。五部入围作品《冲破天际》《动物行为》《包宝宝》《午后时光》《周末》 ,最终,由迪士尼皮克斯出品的《包宝宝》脱颖而出,笑到了最后。
尽管没有得奖,入围名单中《冲破天际》是唯一一部由中国动画公司出品的短片,由华裔导演张少甫担任制片人,因此一直受到中国影迷的额外关注。
此前这部讲述一个中国小女孩想要成为宇航员登月梦想的短片已经荣获了14项国际动画大奖,如今虽然与小金人失之交臂,但这样的良心作、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在颁奖前夕,新闻晨报·周到记者专访了张少甫。对于能不能获奖,他心态良好:
“我觉得其实赢还是不赢,这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被奥斯卡提名了。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全世界都认识到了我们的能力,在我心里我和我的团队已经赢了。”
张少甫出生于湖北武汉,5岁跟随父母去了美国。在美国读研究生时期,张少甫凭借着导演的《龙娃》一举拿下2011年“学生奥斯卡”金奖。
毕业后,张少甫在迪士尼担任动画师、培训师,曾参与制作了《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等数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累积了不少经验后,两年前,他开启了回国创业的征程。
《冲破天际》正是由他在武汉创建的太崆动漫工作室,花了13个月创作完成的首部作品。一共21人的工作室团队在美国和中国都有根据地,在美国的人员主要负责故事开发和前期制作,主要由影片的两位美国导演安德鲁·查斯沃斯和巴比·庞迪亚斯坐镇,武汉部分则是负责中期后期,因此80%的制作都是在武汉完成的。
晨报记者:如果没有得奖,有什么想说的?
张少甫:我觉得其实赢还是不赢,这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被奥斯卡提名了。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现在全世界都认识太崆的能力,我们的艺术能力,我们的故事能力,所以这些东西我觉得我们已经成功了。然后因为这个,我们现在在中国也是有一点名气了,给我们公司更大的机会,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未来,来做更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现在是赢还是不赢对我说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我心里我和我的团队已经赢了很多。
晨报记者:谈谈《冲破天际》故事的灵感来源?
张少甫:最初的时候,我们的灵感其实是因为我和迪士尼的伙伴出来一起创业,成立了公司。我们都在动画行业追梦,这和我们自己的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从小都是喜欢卡通,喜欢电影,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在做动画,一直在追梦,比如我们刚进迪士尼的时候就感觉好像我们登上了月亮。
这条路走来,这个成长过程谁在帮你,你肯定要对爸爸妈妈感恩,所以从那一点开始我们就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有一个很支持女儿的父亲。那什么是最难的梦?我们就想是去月亮上,大部分人想去太空都不太可能,因为身体、风险等种种原因,但有这样的梦,肯定要很努力。所以我们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动画梦。
晨报记者:在和两位导演一起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会有分歧和争论吗?
张少甫:当然会有。我想营造的公司文化是比较开放的,比较放松一点,大家可以自由地来创作和运用你自己的创意来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但还是要有一种靠谱的逻辑,来表达出来为什么这个东西很重要。
剧本是我和安德鲁·查斯沃斯一起写的,一开始剧本里有写一些璐娜出去PATTY后很晚才回来,然后被她爸爸发现了这样的场景,这个镜头是对的,但放错了地方。我同时又是剪辑师,后期会调整故事的顺序,按照事件发生再解决的逻辑来剪辑,比如璐娜鞋子破了,爸爸就马上会修补。璐娜摔跤又考试失败了,爸爸就会给她吃饺子。
最后这个短片像一个情怀机器,如果你的机器没设计好调整好,最后久没办法真正让观众感受到你的情怀。故事是是最重要的。
晨报记者:短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鞋子的意象贯穿始终,当时设计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张少甫:小璐娜走太空梦的这条路很不容易,但是她爸爸会帮她修她的鞋,来支持她继续坚持下去,简单来说就是表示爸爸对女儿的支持。但有时候一个人真正努力专心做一件事情,很容易把周边的人推走,比如对父母你会把他推走一点,不那么耐烦,但也不是说你不爱他们。当你你真正完成目标时,我觉得大部分人的第一个想法还是要感恩。
晨报记者:会看网上的评价吗?对于一些人认为短片没有中国特色,画风有点接近美漫这样的意见怎么看?
张少甫:对我来说无所谓啊。因为到底什么是中国风?我觉得可能大家想的,说中国风的时候可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就是加一点中国元素在里面,但是你看这些东西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中国的价值观是家人,是孝道,是要感恩,这些东西对中国人非常重要,我们都在《冲破天际》里表达出来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风。
晨报记者:之前在迪士尼工作过,那边的工作氛围是怎么样的?
张少甫:迪士尼动画部,大家就像是家人一样,都很熟,但压力也很大,这个压力是从自己心里出来的,因为你每天会看到很多非常厉害的作品。迪士尼有一个系统,你每天都可以看每个人的新作品,大家都可以看见,所以总会想,哇,怎么这么多厉害的东西,会感觉有压力。那我就要更努力,做更好的东西,是一种良性竞争。如果有一个同事他做的东西还是不太好,大家也都会帮他。
晨报记者:能再回忆下当时参与制作《疯狂动物城》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张少甫:《疯狂动物城》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因为我是第一批参与进去的人员,在第一批十个人的群里面。所以最早我就发现我非常喜欢狐狸尼克,然后我的老板觉得我很懂尼克的心态和想法,所以大部分它的镜头都是我负责的。尼克有些“贱贱”的,可能我的性格里也有这部分特质,所以就比较理解它的想法,它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晨报记者:如今在国内创业开工作室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少甫:以前在迪士尼我是员工,但现在一下子变成老板,所以要学很多东西,比如生意上还有怎么管理,这些都是第一次真正学到的,所以这两年真的有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我是十年的成长挤到了两年。比如两边的商业文化很不一样,一开始我真的不太理解,现在我知道的东西多了。那时候我以为我还不错,结果我发现我什么都不知道。
晨报记者:武汉工作室的成员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有经验的动画人?
张少甫:有一些是毕业生,但大部分都是有一到两年经验的人。进公司后,我们也会培训他们来做更好的东西。
晨报记者:在武汉招人的时候,对于中国动画人才这一块有什么感受?
张少甫:招人前,很多人跟我说中国的人才不够,会有大麻烦。但我觉得不是人才不够,而是没有太多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开始就是用迪士尼的方式来培训他们,因为我原来是迪士尼的培训老师。过三四个月后,他们就开始懂了,原来是用这样一个流程来做动画,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因为他们有热情来做动画,就是没有好机会,没有好老师来告诉他们怎么做。
晨报记者:当时从迪士尼照搬过来的培训方法主要是什么?
张少甫:主要还是工作方式吧。最早的时候我发现大家会花很多时间在公司,经常我回家的时候别人才回家,但是效果不是那么好,效率不高。所以我就跟大家说,我不管你呆多久,最后只是你的作品好就可以,其他东西不重要。你可以早回去,但是你的作品不好,那就不行,能力和技术是最重要的。所以其实就是给大家洗脑,要把一些挂念改变过来。
晨报记者:工作室下一部计划?是继续短片还是做长片电影?
张少甫:有几个项目现在同时都在做,有几个长篇也有几个系列剧,都在开发,有很多东西是还是保密的,但是可以说的是我们现在很忙。
晨报记者:喜欢哪些中国动画电影?
张少甫:我觉得《大鱼海棠》还不错,《大护法》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最近我还没看《白蛇:缘起》,听说那个还不错。
晨报记者:你觉得让更多中国动画电影让世界看到,比如入围一些重要奖项,还要走多久?
张少甫:我觉得未来真正要做好一个动画公司,如果只是看一个市场,可能会风险很大。你看迪士尼、蓝天、梦工厂这些动画公司,他们在全球发行动画,因为他们作品概念都是大家喜欢和理解的。我的希望就是太崆可以把东方、西方绑起来,然后用动画来讲两边都能理解的故事。我也希望我们的作品会有情怀,能被记住,让大家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