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才能减肥,竟然是真的!哈佛医学院教授的科普书太颠覆了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19-02-26 14:02

吃饱了才能减肥,竟然是真的;你以为是自己中年危机春困秋乏,很可能其实是不懂得吃!

近日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国出品)的《总觉得饿?来自哈佛医学院教授的科学饮食法》一书,彻底颠覆了人们通常的减肥理念。

这是一本真正来自医学界的科学饮食方法的科普书,建立在美国资深临床医生与营养专家大卫•路德维希的几十年临床经验和前期试验数据上,综合了众多全球科研成果,完全颠覆了以“控制热量摄入”为核心的各式减肥概念,并获得众多业内人士和媒体的背书。

该书在美国问世后,一跃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No.1。

虽然重点针对的是减肥人群,但是任何人都会从中获益,因为本书教授的是一种选择正确食物的方法。吃对了东西,减重只是外在表现,最重要的是身体精力水平的上升,以及慢性疾病的减缓和消失。

该书共两册,第2册含一百多页健康菜谱,实用性强。


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沃尔特•威利尔特教授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减肥项目都以热量的摄入和燃烧为重心,虽然理论上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而路德维希医生告诉我们,不要将目光放在计算卡路里上,而要重视饮食质量,这样不仅能让我们的体重更健康,还能让我们从进餐中获得更多的愉悦。对于所有苦苦挣扎想要维持健康体重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读书。”


作者介绍

大卫•路德维希(David Ludwig)

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波士顿儿童医院内分泌学家。常年致力于探讨食物—内分泌—肥胖三者关系方面的研究,力主公共政策限制垃圾食品(特别对儿童),推广更科学的营养方案,被《时代》杂志誉为“抗击肥胖症的勇士”。


精彩章节


越吃越瘦

许多人将“节食”和痛苦联系在一起,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多数节食计划,需要当下做出极大的牺牲(限制饮食、忍受饥饿),来换取遥远未来那一点点看不见的好处(变瘦、不得糖尿病)。这样节食注定会失败。可能我们怀着最好的意愿开始节食,但如果付出得不到回报,很快我们就会屈服于对食物的渴望。这是人性使然。

第二部分“总觉得饿”的解决方案,旨在让新陈代谢站在你这边,让你通过最少的付出,换得最大的益处。在饮食能够支持身体的新陈代谢时,它带来的益处是立竿见影的。甚至体重还没有减掉时,你就已经感觉不那么饿了,对食物的渴望也减弱了,饱足感的持续时间更长,体力更好,情绪也更稳定,就好像自行车的变速器终于调对了一样。突然之间,脚蹬得省力了,速度却快多了。如此,体重在减轻,生活乐趣却在增加。

你可能会怀疑怎么会有人享受减肥餐。不就是因为我们追求大快朵颐的快感,无法拒绝美食,才造成这些问题吗?那如果过量饮食不那么令人快乐,我们又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不用说,为了一点快感当下什么都做,却付出了以后长期痛苦的代价。这就是上瘾的特性。对许多人而言,吃东西就是在饿得发慌和撑得难受之间来回摇摆。在这趟过山车上,精加工食物也许能给我们几分钟的快感,但是很快又会因其对我们身心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让我们急坠而下。幸运的是,和许多典型的成瘾不同,我们可以很快摆脱这个恶性循环,提升整体的愉悦感,即使在我们减肥的时候也可以。当我们饱餐了美味的食物之后,就没有空间留给其他东西了。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