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归来”②|小赵裁缝铺:18岁到上海,30多年一晃而过


作者:李芹
编辑:李芹
时间:2019-02-26 20:12

坐标:愚园公共市集106-3室

经营范围:小修小补、量体裁衣、演出服定制

绿色的冲锋衣、剃得短短的寸头,见人第一面就是爽朗的笑。愚园路上的老街坊对赵云彪印象都很好,因为他从不跟人红脸、吵架,讲话轻声细语、总是十分耐心。

1967年出生的赵云彪父辈经营着一家豆腐店,上世纪80年,才16岁的赵云彪踏上了出外求学的路,因为不想再尝父辈那一代磨豆腐、做豆腐的苦,才选择了裁缝行当。“那时候的裁缝还是比较吃香,一边当学徒一边偷师,直到学成开出了自己的裁缝铺。”回忆起18岁时刚到上海的迷惘,赵云彪至今还记忆犹新。

“和现在正宗学校里出来的设计师不一样,我那时候是‘野路子’,什么打板、立体裁剪都是一边做一边摸索的,”虽然赵云彪技术扎实,这些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固定的老顾客,但他一直自诩“野路子”,所以一直都很好学。

因着非系统科班出身的缘故,他会主动去学习不同风格的裁剪,根据顾客的身形特点、体貌特征、打扮风格来定制设计,因着这点,年轻时尚的白领,有点年纪的中老年群体,都喜欢到他这里“量体裁衣”。

赵云彪的妻子告诉记者,老赵最喜欢陪她去逛街,因为他可以研究各种品牌的裁剪特点,摸摸品牌料作的质感。“有些大牌的设计确实巧妙,那些料作也是定制的,外面一般看不到,别人逛街是买买买花钱,我逛街是陪了夫人又提升了技术水平,何乐而不为?”如今,有了第三代的赵云彪夫妇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手牵着手逛街,但看看流行杂志,汲取下灵感,既是赵云彪的生活插曲,也是他的学习工作。

六七平米的工作间内,几套色彩夺目的舞台装格外乍眼。赵云彪告诉记者,这也是老顾客介绍的生意,是两位相声演员的表演服。在他的顾客名单中,像这样老带新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客源。“人家既然这么认我的手艺,我就要对得起人家的这份信任。”

有一位从赵云彪起步阶段就跟着他做衣服的上海姆妈,自己从年轻时做到如今快60不用说,即便家搬到了青浦赵巷,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回到赵云彪这里,定制上几件中装,她的女儿也继承了母亲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点什么想法就会来和赵云彪沟通一番,然后做出她自己青睐风格的衣服。

“这对母女每次来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会化个淡妆,在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是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想想自己能帮助人家变美,心里也挺美的。”

这些年,有人看中过赵云彪的手艺,让他去国外工作,但他想也没想地就拒绝了。“我生性受不了别人的摆布,还是自由自由地靠手艺吃饭,比较畅快。”如今的赵云彪已经迎来了第三代,一个可爱活泼的小孙女。

工作时间,心无旁骛;闲暇时光,逗弄孙女——他觉得特别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


视频:李芹
图片:李芹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