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毕卡第公寓就是现今的衡山宾馆,它是一个有传奇故事的建筑代表。”
“汇游徐家汇”体验游活动,日前邀请城市海派作家朱惜珍引领市民游客,走进衡山宾馆,穿越时空,感受上海百年建筑毕卡第公寓的海派魅力。
■朱惜珍(右)与应关葆(左)在讲座现场
朱惜珍的创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早期以小说和抒情散文为主,2003年起,开始历史人文的非虚构写作,先后有《永不飘散的风情》《花园洋房的下午茶》《梧桐深处的别恋》《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全三册)等城市文化主题的专著出版。
■建筑风格属于典型的Art Deco风格
为了解毕卡第公寓的传奇故事,朱惜珍一次次前往衡山宾馆采访,积累了很多一手资料,“毕卡第公寓曾是上海豪华家庭式公寓楼典范,住户以犹太裔富商最多。”
讲座现场,朱惜珍展示了她收集的一张张老照片。位于衡复风貌保护区的衡山宾馆,是一家具有文化特色的地标性酒店。
■有文化特色的地标性酒店
毕卡第西餐厅,是其独具一格的创意海派西餐,餐台顶上特别设计有Art Deco的典型装饰——太阳徽章,环环相扣,线条流畅,对称有序的分割图案组成了放射状线,如太阳光芒般成为餐厅亮点。
■Art Deco典型装饰太阳徽章
朱惜珍说,“这里不仅建筑有特色,也曾星光璀璨,有上海滩最早的爵士演出,上海文化艺术人士也时常汇聚。”
新中国成立后,衡山宾馆成为第一批涉外旅馆,是上海市一个“对外窗口”。这里,有着中外宾客津津乐道的名菜,最好的法式西餐厨师……尤其是栗子粉蛋糕因其纯手工、无添加剂、无防腐剂而成为当年‘网红’。”
活动当天,还特别邀请了衡山宾馆资深西点师、栗子粉蛋糕技艺传承人应关葆先生,聊栗子粉蛋糕的前世今生。老先生戏称,自己“由一块蛋糕而成名”。
■外宾和越剧艺术家在衡山宾馆
他说,“90年前,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有家DDS咖啡馆,老上海人称‘迪迪斯’,当时话剧、电影界的文艺工作者时常光顾。DDS的西点师潘博亮,发明了这款栗子粉蛋糕。”
后来,潘博亮到了衡山宾馆,授艺徒弟应关葆。应关葆向潘师傅学习了很多西点制作技艺。
据应关葆介绍, “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的苏联专家特别多,下榻衡山宾馆就用栗子粉蛋糕招待,外宾相当欢喜。家住附近的电影演员秦怡、赵丹、王丹凤,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袁雪芬等都经常光顾。”
潘博亮师傅年纪大了,应关葆接过了栗子粉蛋糕这个活。60年间,应关葆先生从毛头小伙到白发苍苍,工作却从未改变过。退休返聘后,每天仍一早来衡山宾馆指导蛋糕制作。如今,他已是77岁高龄。
由于潘博亮、应关葆先生和徒弟们的坚持和传承,才有了横跨两个世纪、被誉为“东方西点明星”栗子粉蛋糕的美味。
这蛋糕里,有很多老一辈上海人最甜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