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爱的一切终将永恒”大展将于2019年3月7日至6月9日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尚未开始,这位有着“怪婆婆”之称的日本国宝级艺术家90岁新作已经在网络上盛传,无数人跃跃欲试准备去打卡。而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艺术家叶永青的抄袭事件也在持续发酵,两相对照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已经被国际市场宠了20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吗?中国的草间弥生到底在哪里?
要问中国的草间弥生在哪里,就不得不回顾一下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独特之处,她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中国艺术家学习的。
在2009年《泰晤士报》评出的20世纪200位艺术家名单中,毕加索、塞尚名列前两位,日本艺术家有草间弥生、村上隆、杉本博司、野口勇四位入选,而中国艺术家无人入选;2016年《时代》评选出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草间弥生是唯一入选的视觉艺术家。
■2012年草间弥生亲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其个展现场
草间弥生身上有很多艺术符号,比如女权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原生艺术、超现实主义,但她始终不属于某一种艺术派别,她对自己的描述,就是“精神病艺术家”,因为她必须不断地画,否则就会自杀,绘画,是她对抗精神疾病的方法。
草间弥生的艺术在西方也影响了很多人,她甚至说西方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也曾模仿她。如果不是因为草间弥生1973年就离开纽约回到日本,她甚至会影响到安迪沃霍今天的艺术史地位。
但是草间弥生的个人生活却是痛苦的代名词。她10岁时,就被大量的精神幻觉所困扰,时常有自杀企图。
■10岁的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10岁时为母亲所画的素描中,就有大量困扰她的小圆点
■20岁时草间弥生跟作品《残梦》的合影
这是一种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这种病伴随了她一生。可她母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强烈反对草间弥生把幻觉画出来,把她的画撕掉,惩罚她,所以幼时的草间弥生生活在阴影里,并激发了她强烈的反叛心和创造力。
■《第五号游戏(宇宙)》纸上水粉 蜡笔1953年
■《山 1953年A第30号》纸上水粉 蜡笔 油画 蜡 1953年
1957年草间弥生去纽约发展,她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并告诉她永远不要再回来,还在河滩上烧掉了她数千件作品,以表达愤怒。
草间弥生在纽约的确经历了潦倒。她日后在一本小说里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卖不掉画,半夜被冻醒,只好起床画到天亮,在垃圾箱捡出鱼头和烂菜叶熬汤充饥。到纽约18个月后,她的作品才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但她依然无法靠卖画生活。
■初到纽约的草间弥生
1966年,在没有得到邀约的情况下,草间弥生自己带着1500个镜面球体组成的艺术装置,摆在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会场门口,并以2元一个的价格出售球体,引起了巨大争议。
草间弥生并没有很快被艺术圈接纳,但她个性上的疯狂,却恰合了当时美国嬉皮士风潮,她的行为打破常规,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也因此被关进拘留所。她的老朋友都开始怀疑她背弃她,在日本的家人甚至断绝了跟她的来往。
■草间弥生在纽约
而草间弥生的出现却让西方人对日本女人的看法得到了改变。1969年,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一次展览,使得她成为《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但同时,她是不是能被称为“艺术家”仍被媒体怀疑。不过无可否认,草间弥生影响了当时的波普艺术发展。
由于精神伴侣的去世和自身的病情,1973年草间弥生回到日本,从此离群索居,长期接受精神治疗,并在画室不断画画,或写小说和诗。
她说,“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山国》纸本水墨 1979年
■《去阿尔卑斯山的路》纸本水墨 1979年
■《花》纸本水墨 1979年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草间弥生才被日本官方真正接受、认可。1993年草间弥生代表日本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从此确立了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近20年来,虽然年事渐高,但草间弥生并没有停止创作,此次到上海展出的大量是她的新作,其中还有2018年的作品。
■《在阳光下祈祷世界和平》2016年
■《白色河水流过》2018年
“我始终前卫,我跟别的老人不一样,我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是前卫艺术家,现在我还是。”这就是草间弥生的艺术宣言。
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那些卖到天价的艺术家,你们可以扪心自问:有没有草间弥生这样的不画就疯魔、不画毋宁死的艺术精神?有没有这样的自信,有本事让别人来抄袭自己,而不是去抄袭别人还不肯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