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件手织毛衣送到巴楚县,孩子们暖了,上海奶奶们笑了


作者:李瑛
编辑:葛恩泽
时间:2019-03-03 11:51
3月2日,新疆巴楚县福利院里欢声笑语不断,小朋友帕里扎提和小伙伴们穿上了亮红色的新毛衣,戴上了新围巾,高兴地在操场上载歌载舞——他们穿的新毛衣是由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100多位“上海奶奶”一针一线亲手编织的,再由静安区的援疆干部们作为“爱心使者”远涉千里带往当地。

春节不休息,百名“奶奶”赶织百件毛衣围巾

宝山路街道代表团自从去年10月到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学习考察后,一直心系当地人民。2019年春节期间,街道妇联联系上海知名品牌“恒源祥”购入100%羔羊毛线,组织社区里近百名“爱心妈妈编织社”成员赶织了113多件毛衣和104条围巾,用于赠送给静安区结对扶贫的新疆巴楚县福利院儿童。

听说是给新疆巴楚县福利院孩子的新年礼物,宝山路街道的上海奶奶们可热情了!她们织得细致认真,确保每件毛衣穿着舒适,还考虑到男孩女孩风格不同,精心挑选了亮粉色、大红色、蓝色和灰色毛线编织了男女款。

每件新毛衣、新围巾上都缝有爱心LOGO,同时附有写着祝福的贺卡。一位上海奶奶在卡片上写下:

愿小小毛衣暖你身,暖你心,愿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上海奶奶牵挂你!

原本织给外孙女的毛衣,优先送到巴楚县

想着孩子们能在正月里穿上新毛衣、戴上新围巾,“上海奶奶”们加班加点,有时晚上要编织到十一、二点。青云路435弄居委会的王阿姨说:“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我,这次编织正好遇上过年,老伴和子女们主动把家里的活儿都揽下了,就为了让我专心织毛衣。”

儒林居委会的奶奶们每天集中在居委“妇女之家”一起编织毛衣,大家在一起切磋经验讨论设计毛衣款式。因为不能给巴楚县的孩子们现场量衣,有的奶奶就按照自己孙子孙女的尺寸来织。

三宝居委会的钱维芷阿姨甚至把原本为远在法国的外孙女而织的毛衣捐了出来,她说:“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应该优先关心他们。”

“小胡杨”行动带动“民族团结一家亲”

当上海的援疆干部作为爱心大使把这份来自上海奶奶们的爱带给新疆巴楚县福利院的孩子们时,不善言辞的孩子们用一场小小的演出来表达对援疆干部和上海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的奶奶们致以深深谢意。还用小卡片写下对上海奶奶们的感谢。

援疆干部们还用镜头记录下了在巴楚县福利院这一感动瞬间。帕丽扎提说:“谢谢上海奶奶为我们送来了漂亮的毛衣,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来回报她们对我们的关爱。”

巴楚县福利院院长何杨驰说:“非常感谢上海奶奶们的辛勤付出,也感谢上海援疆指挥部的全体干部,他们是爱的大使,拉近了上海和巴楚的距离。”

上海援疆干部巴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顾海斌称赞,宝山街道妇联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远隔千里的边疆少数民族困难儿童感到了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援疆干部能成为传递这份爱心的使者,都感到十分荣幸,他们将做好每项援疆工作,不辜负静安人民的这份寄托和期望。

据了解,第九批静安援疆干部继续发挥着上海与巴楚两地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了“小胡杨"社会援疆品牌,发动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援疆工作。自2018年静安区14个街道镇和巴楚县12个乡镇结对后,援疆工作形式内容更加丰富,静安区各街道发动了社区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交流交往。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