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小区跑马圈地私自种菜怎么破?上海这个小区出了“共享菜园”新招!


作者:李晓明
编辑:李晓明
时间:2019-03-05 19:42

今天是3.5学雷锋日,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曹杨花苑的十余位独居老人们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装满荠菜、芹菜等新鲜蔬菜的大礼包,这也是小区“共享菜园”收获的第一批蔬菜。

闻着蔬菜的清香,看着楼下干净整洁的“菜园子”,再回想起之前坑坑洼洼、私自搭建、臭气熏天的小区环境,老人们不禁感慨万千。

习性难改居民在小区圈地种菜

位于芝川路的曹杨花苑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之前居住在这里的都是本地农民。小区建成后,征地回迁居民占到了60%以上。受到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本地居民还保留着农业种植的生活习惯,喜欢自己种菜。

小区里没有菜地怎么办?居民就开始用自己的“土”办法,如擅自占用小区空地、利用泡沫塑料等各种方式在小区内开辟自己的私家菜园,进行养花、种菜。

小区西南角有一片公共空地,面积有近300平米,原本是小区公共绿化带,于是马上被不少居民相中,成了开辟私家菜园的“好战场”。

最开始是一楼的居民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近来这里“开荒”,用木栅栏、塑料泡沫来跑马圈地,然后翻土施肥,忙的不亦乐乎。引起其他居民效仿,纷纷跑来“垦荒”。一时间,这片公共空地被“开垦”地千疮百孔。

曹杨花苑党总支书记刘夏萍向记者介绍,最高峰的时候,共有几十户居民在这里圈地种菜,不仅有一楼的居民,还有4楼、5楼的居民,基本上将空地瓜分完毕。

种菜派和反对派矛盾重重

随着圈地种菜之风盛行,居民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已经完成圈地种菜的居民,将小区的公共绿地变成了自家的菜园子,引发了其他居民的不满,认为种菜派损害了小区的公共利益。

更严重的是,这些私家菜园的运营,不仅破坏了小区的绿化和景观,还渐渐对小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矛盾日渐激烈。

小区居民反映,这些种菜派在给菜园施肥的时候,会将粪便直接浇在菜地上,厚厚的一层,臭气熏天,住在楼上的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小区里面也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不仅施肥气味难闻,还将种植工器具零散、杂乱地堆放在公共区域,存在多处“私搭乱建”的情况。本地居民的种植爱好,逐渐演变成了小区的“负担”,有些绿地毁坏、黄土裸露,有些杂草丛生、蚊蝇滋扰,气味难闻,有些甚至是建筑垃圾也混迹其中。

对于这样的情况,反对派也向相关部门投诉,虽然居委会、物业多次规劝,城管也多次上门执法,但收效甚微。

“共享菜园”一举两得

眼看矛盾越演越烈,去年,花苑党总支下定决心,改变小区绿化破坏严重的局面。在绿化专项整治前,居民区党总支召开“花苑邻里会”,集思广益,想出一个“既能满足多数本地居民的种植需求,又能改善小区公共卫生环境,实现两者兼顾”的办法,最终制定出绿色庭院计划,在西南角进行整体设计,做成“共享菜园”,得到居民普遍赞同。

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菜园“计划正式实施,拆除了居民乱搭建的私家菜园,然后委托第三方的农业技术公司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

同时,还在小区招募了一支居民志愿者队伍,负责菜园后期的种植和养护。居民也纷纷报名参加,这支志愿者队伍在10人左右,平均年龄50岁以上,负责定期松土、施肥、浇水、更新等日常维护工作。原先在社区西南角绿化带种菜的居民陈老伯,就非常积极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平时不仅能照顾菜园子,也不会被其他居民在背后说闲话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卖菜收入反哺菜园

如今,经过改造后,共享菜园迎来大变样:碧绿油油的蔬菜、整齐摆放的花卉、崭新的观赏步道和木栅栏,居民小区的菜园子呈现出一派五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原先“杂草丛生、没法进人,夏天蚊子苍蝇乱飞,气味难闻”的旧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居民不仅可以在这片“共享菜园”认领蔬菜、赏花,还可以散步小憩,俨然成为“网红”打卡点。

共享菜园也迎来了第一波蔬菜的大丰收。对于这些蔬菜的去处,主要通过公益市集、社区聚餐、接受赞助和捐赠等方式,进行一定范围的销售,取得的经济收益可反哺日常运营开销,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自我造血机制。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