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两大券商两份卖出报告可谓杀伤力大,不仅让两只近期的妖股中国人保(601319)、中信建投(601066)跌停,两家发布看空报告的券商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也跌停,同时大金融板块重挫,证券板块指数跌8.69%,板块内29股跌停。
“市值第一的券商出了卖出报告,市值第三的券商出了看空市值第二券商的报告。于是整个大金融板块风中凌乱了。“市场人士称。
这两天,两家龙头券商发布的两份“卖出”报告引发热议。3月7日盘后,中信证券首次给予中国人保“卖出”评级,成为近年来罕见的券商沽空个股报告。该研报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信研报称,中国人保A股显著高估,首次给予“卖出”评级,预计合理估值区间为每股4.71元~5.38元,预计未来一年潜在下跌空间超过53.9%。不过,该研报认为中国人保H股股价显著低估,对H股给予“增持”评级。
中国人保是去年11月16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次新股,442亿股的总股本中流通A股仅10.11亿股,今年1月1日的流通市值仅54亿元,即使经过9日7涨停后其流通市值也仅100多亿元,与其他几只保险股数千亿流通市值不是一个量级。资金追逐可能因为该股票属于次新股,且流通盘较小。
此前,由于连续涨停,中国人保已分别在3月5日晚、6日晚连续发布公告提示风险。比如,3月6日晚公司公告称:截至3月5日,保险行业7家上市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0.3倍,本公司静态市盈率为28.16倍,公司静态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
无独有偶。3月8日,10日8涨停的中信建投也被华泰证券下调至卖出评级。华泰金融沈娟团队发布的《估值显著高估,下调至卖出评级》报告中,直指中信建投A股2019年PB估值4.5倍(乐观假设下业绩预测),显著高于同梯队券商当前1.4到2倍PB和国际投行1到2倍PB估值水平。
华泰证券指出,当前中信建投的PB估值已严重透支成长性预期。2018三季度公司净资产居上市券商第10, 营业收入第7,净利润第8,当前总市值已超过2000亿元,处于A股上市券商中第2位,显著高于其净资产、营收和净利润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排名位置。和高盛对比,净利润占高盛5%,但总市值约为高盛45%。市值体量远超其与国内外可比公司水平,同时,A/ H股溢价372%,远超同梯队可比券商,估值严重高估。
华泰证券认为,我国证券行业处于资本型业务发展期,净资产收益率有较大提升空间,但需要业务持续积累和深化。乐观估计中信建投合理股价在13.86到17.33元/股。PB估值存在较大下行风险,下调至“卖出”评级。
中信建投A股2018年6月20日上市,但目前市值近2000亿元,不过流通市值110多亿元,自由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仅逾5%。对一些热衷炒作的投资者来说,次新+小盘,意味着交投活跃、换手率高,进出容易操作。
事实上,中信建投也已几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7日晚公告指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公司股票价格近期波动较大,提醒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
也就是说,这两只金融次新股流通股小,成为炒作龙头。像经过4倍多大涨后,中信建投目前总市值已逼近自己的股东中信证券,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回调。
8日,中国人保和中信建投开盘应声跌停。两市股指也受到冲击。
研报评级由国外投行发展而来,如今发展走向已经悄然生变。此前,作为“卖方”的国内券商很少发表A股卖出评级,经此一役券商研报模式将怎样变化,也引起业内关注。
其实,外资券商或合资券商对行业或个股的“看空”报告比较常见,但国内券商研报往往只对港股或美股等给予“卖出评级”,对A股上市公司发布“卖出”评级比较少,因此两大券商对两大热门股的卖出研报一出,引起市场连锁反应。
不过有投资者发现,这是A股历史上知名的第三份罕见“看空”研报:
2007年3月22日,中信证券看空S深发展A,结果是2007年A股大牛市;
2014年6月3日,光大证券发布了一篇针对伊利股份的看空报告。结果又是一轮2015年大牛市。
2019年3月7日,中信证券发布看空研报,给予中国人保A股“卖出”评级。这次A股将走向何方。
业内人士称,在科创板推出和更多外资进入后,未来A股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是市场机制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今后券商的“卖出”评级报告像“买入”报告一样不再引起轩然大波,成为常态,资本市场将迈入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