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只有59%考生答对,书法进中考,暴露全民短板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时间:2019-03-10 10:45

这几年,随着无数有识之士呼吁“书法进课堂”,教育部多次发文进行推动。目前,书法试题已经正式进入中考试卷,上海的中小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写字等级考试,北京的中考试卷里传统文化类试题大增,书法试题占7分,高考传统文化类试题增加,有的高校招收书法特长生……这怎不叫广大家长着急啊!在互联网时代,别说孩子们了,就连家长用笔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鉴赏估计只有爷爷奶奶辈才懂了,说是全民短板也不过分。

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了书法传承的紧迫性,于是不断出台政策,加强书法文化的教学普及。国家发文规定:小学生毕业生必须能写楷书(硬笔和毛笔),中学生必须能临摹名家书法,学会书法美学的鉴赏。

我们来看看各地中考和相关习题里出现的书法考题吧,估计很多题目家长们都答不上来。

·这个是要找出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写法的匾额。这样的书法考题真的难倒了不少人,据说这道题目只有59%的考生答对▼

•对下面四幅与茶有关的名家书法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幅作品虽然只有十四个字,但通篇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B.第二幅作品用墨丰赡,骨力洞达,丰秀雅逸。

C.第三幅作品无一倦笔,劲实端严,颇有二王楷法。

D.第四幅作品方劲古拙,讲究“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

•匾额以文字艺术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中的文学、篆刻、建筑装饰等元素融为一体。右图是故宫的养心殿,这里是皇帝日常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和引见官员的地方。请你从下面左侧四块匾额中挑选一块悬挂在大殿上,并说明理由。(3分)

•某个外国中学生团队到你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其中有交换礼物的环节,跟你结对的外国学生最喜欢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你要送他一张中国古代书法的邮票作为礼物,下列邮票中最适合的一张是___(2分)

•《大众电影》杂志创刊60余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电影文化,娱乐大众,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下面四幅书法作品,你认为哪幅不适合作为《大众电影》的标题,请写出书体名称并说明理由。(3分)

我认为第__幅不适合,书体:__,理由:__

•下方的对联不慎被损,请根据上联的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骏马秋风塞北

下联:杏花____

•选择下面这三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送给自己家里的长辈,请写明书体,按照现在的书写顺序用规范的楷体抄写在方格中,并根据它的含义写一句祝福的话。(3分)

•三国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书法家,钟繇就是其中之一。钟繇是楷书创始人,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价极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断这四幅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哪一幅?(2分)

•板报正中要书写一个“春”字,请你从下面四种书体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该书体特点简要阐述选用的理由。(2分)

这是北京中考的书法题目,要你从四个“福”字里选一个,说出书体,这都好办。难的是要说明理由,就是要你把相关书体的最大特征描述出来▼

这类辨别书体的题目最为常见,建议同学们学会鉴赏篆、隶、行、楷、草等五种基本书体,记住它们各自的风格特征。相应的,了解历代各书体的大名家,记住他们各自的书法特征,基本特征都只用几个短语概括。

有一类比较常见的题型是给你某幅字,从几段赏析文字中找出不正确一项。这个基本也是从书体上来辨析,往往错误的一项是把书体搞错了。

因为有考察学生基本书写能力的要求,所以中考试卷里经常会让你把某幅字改成楷书,写在田字格里。

还有一些综合类的考题,比较灵活地考察你的书法书写和鉴赏综合能力。

这是要求你从一组字里面选字组成一句对偶句,写在田字格里▼

这是广州的中考题,要让你把这四个字的简化体楷书写出来▼

这是让你通过文章描述,把四位学术大师的书法给排列出来,这个难度比较大▼


2017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书法题共7分,而考查考生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和运用的题目占分达50多分。阅卷专家们指出,很多考生根本分不清有几种书体,更缺乏对各种字体艺术风格的感知,因此,在审题、分辨、选择答案时耽误了时间,以至影响到后面写作文。

学生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是短板,学书法往往为了应试,并不入心,对书法缺乏具体的美的感受。专家指出,临阵磨枪式的恶补书法,是治不了本的。

另外,很多考生的书写歪歪扭扭,字在田字格里不能居中守正,间架结构也欠匀称美观,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写字训练不够。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有博客、微信朋友圈等个人空间,却没有一本日记本。

书法进中考,虽然是无奈的“倒逼”之举,却也凸显了当代人的一大文化短板,家长们闻讯焦虑加重,但还是赶快跟孩子一起补救吧。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