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崧泽学校以崧泽文化为依托,以“崧泽文化陈列馆”的馆藏为课藏,场馆为课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拓展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平台。那么,陈列馆内究竟藏了哪些宝贝,小青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崧泽文化陈列馆”于2009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一堂、二廊、六馆”三大部分组成。“一堂”即:“崧泽堂”;“二廊”即“两条崧泽文化长廊”;“六馆”即:“赵巷教育史”“诗人沈瘦东”“江南民俗苑”“习理摄影”“青浦田山歌”“何氏八百年医学”。
馆内共征集照片630幅,实物、模型等350件,字画45幅。目前,崧泽文化陈列馆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师生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展示的窗口,每年都吸引大批外界人士前来参观交流。
崧泽堂是陈列馆大堂,集会议、会客、展示为一体的中央大厅。“崧泽堂”三个由原上海文史馆馆长吴孟庆先生题写。悬于堂中央的对联“崧泽以来文章耀彩,诗翁之乡桃李盈门”由著名诗人田遨题写。
展览内容分为前言、学校简介、崧泽学校历史、学校特色介绍、学校发展专题等六部分,用大量的文字、图片、实物介绍了学校自清光绪年间至今100多年的变迁、发展以及赵巷教育的发展历史。
沈瘦东先生生于赵巷镇崧泽南村,是江南近现代著名诗人,青浦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馆内用大量的实物、字画、诗抄介绍了沈瘦东先生的人文风采与生平事迹。
江南民俗苑以实物、图片等介绍了青浦及江南一带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农、林、牧、副、渔各行业的习俗和特点,也体现了过去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朱习理先生是原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曾任青浦博物馆馆长、离休老干部,在国内外举办过多个个人摄影展。“习理摄影”展示了朱习理先生自建国以来多个时期拍摄祖国和青浦变化发展的摄影作品。
田山歌是农民群众在日常田间劳作时哼唱的民歌样式。青浦田山歌曾唱到北京,赵巷农民歌手也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与赞扬。
陈列室与演练室主要介绍了这一带有浓郁地方色彩文化的民歌资料与学生继承传统文化而进行演练的场景。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崧泽学校致力于让田山歌飘进校园,聘请田山歌传承人来学校授课,希望孩子们能把田山歌一代一代地唱下去。
何氏中医从宋朝开始一直至今沿袭800多年。本室展示了反映何氏医学世家“不当良相当良医”的爱国情怀和治病严谨、医术精良的高超医术的文字、图片、实物,还模拟出何家寿山堂药店的一些场景。
崧泽文化长廊内以图片与实物介绍了具有六千年历史的崧泽文化,以及出土的各类典型文物资料,还展出了挖掘崧泽遗址的主持人黄宣佩先生所赠的有关著作和他题写的“崧泽文化陈列馆”字幅。
崧泽文化陈列馆的诞生,为孩子们开辟了一块能在独特的课堂中学到文化知识的天地,此举也是上海首家,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十大校园文化新景观。如果对陈列馆很感兴趣,您可以抽空也来这里学习和了解赵巷的相关历史吧。
扫描二维码了解青浦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