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巷子口随处可见的品牌都是你对于上海的时光印象,印象中喜爱的上海老字号是否还陪伴在你身旁?快来点击参与评选h5:用时光印象刻画你的上海DNA!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晨报·周到和上海日报·SHINE主办的“消费者喜爱的上海老字号品牌评选”活动3月21日拉开帷幕,将持续到4月10日结束。评选活动共分为必吃、必购、必逛三大版块,本期品牌介绍为必购版块候选名单之一——童涵春堂。
童涵春堂品牌创始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是今日上海滩上历史最悠久的一家百年国药老字号。从上海小东门瓮城内方浜北岸的中药铺,历经236周年发展,成为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童涵春堂旗下拥有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批发两家药品经营企业和上海童涵春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童涵春堂素以采办务真、选材道地、遵古炮炙、修制务精、品种齐全而闻名遐迩,一直秉承“悬壶济世、普救苍生”的古训,传承和弘扬中药国粹。成为沪上体验中医药文化、养生保健、高品质就诊购药的不二首选。
“童涵春堂”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235年发展历程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内涵深厚的企业文化。在国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深受广大客户的厚爱。
博习而创新、悬壶以济世,在上海打响“四大品牌”进程中,上海童涵春堂药业将加快推进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努力打造成为具有一流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的中国中药特色品牌领先企业。
“老上海”大都知道“童薄片”,“童薄片”的制作手法,更是精细。有人赞誉童涵春堂的“童薄片”:“半夏如蝉翼,附子飞上天,玄胡、郁金像金箔,槟榔要切108片。”
因怀有绝技的老药工相继逝世,但这项技艺也曾面临失传,童涵春堂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带领青年团队通过档案资料的考证、药工的口述和实际上万次的实验,终于将这门技术抢救成功。
老药工们手起刀落中,将蚕豆大小的中药半夏可切成百余片,薄如蝉翼,透光可见纸上文字。
童涵春堂中药手工泛丸,也是一份“古老”的手艺,起模、加水、加料、泛制……童涵春堂中药手工泛丸非遗传承人陈卫兵师傅双手紧握药匾,迅速依靠臂力来回旋转药匾。细粉在匾中立即随之转动。
1分钟后,陈卫兵放下药匾,加点水,再度重复上述动作。约莫半个多小时,药粉变成了一颗颗直径0.5到1毫米的细小药丸,但这还只是起的“头子”,真正完成一次手工泛丸的制作,熟练药工也起码需要2个小时,对药工的体力、臂力也是一项考验。
1783年,甬籍商人童善长创始童涵春堂国药号。
1949年,新中国诞生。
1956年,童涵春堂实行公私合营,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发展。
1958年,四大户的后工场中成药生产部门由市公司组建成上海中药联合制药厂,就是后来的上海中药一厂。
1983年,正式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涵春”商标。
1988年,上海童涵春堂中药饮片厂浦东新厂房落成投产。
1993年,评为“上海名牌产品”至今。
1999年,发起组建成立上海童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至今。
2010年,童涵春堂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评选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上海四大国药老字号品牌唯一获得殊荣。
2010年,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规划设计科学布局投资创建的上海中药行业首家“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开馆运营。
2011年,注册商标“童涵春堂”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
2016年,创办“弘扬中药文化,造福百姓健康”----炎帝神农氏、药王孙思邈丙申年华诞庆典,神农氏像安座尊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