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展:尼泊尔国宝亚洲独角犀牛在野生动物园亮相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
时间:2019-03-23 14:42

今天,一对来自尼泊尔的国宝“亚洲独角犀牛”在野生动物园正式与游客见面,这是该珍稀物种首次在国内展出。

2016年起,中国政府与尼泊尔开展了大量的犀牛专项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尼泊尔野生动物保护的交流与合作。2018年6月,在尼泊尔奥利总理访华时签署的《中尼联合声明》中,提出尼泊尔政府和人民将两对亚洲独角犀牛赠送给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中尼永恒友谊的象征。

亚洲独角犀牛于上世纪初在中国绝灭,目前仅分布于尼泊尔、印度等少数亚洲国家,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类的物种,十分珍贵。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对于在中国灭绝的亚洲独角犀牛十分遗憾,希望开展多方面保护措施,让这一神奇的物种能够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2018年8月18日,尼泊尔赠送的其中一对亚洲独角犀牛来到了上海野生动物园,9月2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上海野生动物园举行了“中国尼泊尔犀牛保护合作研究”启动仪式,正式开启两国犀牛保护新篇章,将有助于提高大家对濒危动物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特别是保护独角犀这一珍稀野生动物。

自这对亚洲独角犀牛来到上海野生动物园以来,园方高度重视,一直在园内选址,要为这对亚洲独角犀牛建设“新家”。经过反复评估,最终选在了全国最大的非洲象种群展区对面及最招人喜欢的亚洲象大种群旁投入巨资建设新家,也让这三大物种成为邻居,营造更好地动物科普宣传效果。犀牛的新家总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根据动物的产地及习性,营造了原生态环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宽敞舒适“独立庭院”。

今天,亚洲独角犀牛正式和公众见面了,这也是亚洲独角犀牛在国内的首次展出。上午10:30园方进行了简短而热烈的“乔迁”仪式,许多游客也是慕名而来,要一睹这对亚洲独角犀牛的风采,在众人的期盼中,雌性亚洲独角犀牛“美蒂尼”第一个“冲”了出来,紧跟其后的是雄性亚洲独角犀牛“索拉提”。

这对亚洲独角犀牛一出场,就震撼全场,虽说这对犀牛还处于亚成体,但能看到鼻子上的一只角已开始萌出,身体上有着数层的皱褶和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整体看起来,就如同身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有游客惊呼,还是头一次看到如此神奇的动物,真的像极了“铠甲勇士”。众多现场的游客以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而这对犀牛则以独特的快速绕场奔跑的方式来反馈人们的热情。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雌性“美蒂尼”和雄性“索拉提”的体重均已超过1吨,“美蒂尼”的体长已增加了23厘米,肩高增加了15厘米;而“索拉提”的体长增加了35厘米,肩高增加了20厘米。每天每头要进食120斤的食物,以新鲜的牧草和青草为主,配合新鲜的蔬果:西红柿、黄瓜、卷心菜、苹果、胡萝卜、香蕉等,它们俩对于香蕉特别青睐。现在跟饲养员们的关系很融洽,“索拉提”的表现尤为明显,总喜欢让饲养员去轻抚它,呼唤它的名字,饲养员们对它俩也是疼爱有加,除了照顾好它们日常的生活起居外,还会经常和它们“说话聊天”。饲养员笑着说,这对亚洲独角犀牛很有灵性,和孩子一样,又会撒娇又会卖萌。

亚洲独角犀牛

体长2.1-4.2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1.1-2米,体重2000-4000公斤。体型较大,是仅次于白犀的大型犀牛,是一种原始的犀牛。有一个鼻角,皮肤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带紫色、上面附有铆钉状的小结节;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使身体看起来就像穿了一件盔甲。但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它们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

即日起至5月31日,野生动物园内正举行“尼泊尔国宝展示节”,除了尼泊尔亚洲独角犀牛正式和游客见面之外,园内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国宝级动物,如澳大利亚国宝袋鼠、泰国国宝大象,马达加斯加国宝节尾狐猴等,它们也将在这桃花盛开的美丽季节呈现独特的魅力。园内一批动物新展区也将陆续开放。

图片:野生动物园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