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35家菜场,每天抽检六种食材,静安食品快速检测让市民吃得安心!


作者:邢蓓琳
编辑:袁文君
时间:2019-03-27 17:06

上午八点,检测员小张带着从镇宁、兴泰、康定等十家菜市场取回来的蔬菜、肉类等检测样品,走进位于武定菜市场的静安区菜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以下简称“菜市场快检中心”),逐一检测常见食用农产品风险项目。检测完成后做好记录备案,并将检测数据发送到相关菜市场,方便菜市场管理者在菜市场显示屏上进行公示。这是小张每天的工作,也是静安区守护市民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精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区的一项突破性举措。

2018 年,静安区以落实全区标准化菜市场主体责任为重点,创新菜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机制,将原来检测覆盖不全面、检测专业性不高、制度不健全的各菜市场分散检测整合为专业性强、集中度高的4个菜市场快检中心,覆盖全区35家菜场。同时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对零售环节食品安全进行管控,为市民提供食品快速检测全天候服务。

把好消费者的“入口关”

在武定菜市场内的菜市场快检中心,记者看到样品处理工具箱、数显恒温水浴锅等检测设备整齐地摆放在台面。检测员小张正在对从各个菜市场取回的样品逐一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做好记录备案。

小张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对取样的蔬菜、猪肉、牛羊肉、禽肉、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米面制品、腐竹、粉丝等六类生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滥用添加剂等的检测。“食品安全快检主要是对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酯类农药残留、肉类瘦肉精、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孔雀石绿以及米面制品、粉丝非法添加物等风险指标进行检测,把好消费者的‘入口’关,确保端上老百姓餐桌的食材都是安心合格的。”

据悉,2018年以来,静安区食药安办头成立标准化菜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工作推进小组,指导区商务委推进菜市场中心快检室建设项目,按照"1+4+35“模式(委托1家专业技术机构、运营4个食品快检中心、覆盖全区35家标准化菜市场),形成了”第三方专业机构+某市场管理方+政府监管机构“共同管控,具有静安特色的标准菜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模式,让消费者看得清楚、吃得放心。

在借助菜市场快速检测弥补过去人员不专业、设施不齐全、档案不完整、数据不及时等不足,有效助推菜市场全面管控场内食品安全,提高市场内食品快速检测效率的同时,全区35家标准化菜市场也全面落实了食品安全“定岗位、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的“四定”管理责任,形成菜市场管理方抽取样品并及时送检、快检中心检测样品并通过数据平台在各菜市场显示屏公示结果的工作模式。

武定菜市场工人员小范告诉记者,自从建立菜市场快检中心,自己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要求随机在各摊位前抽取检测样品,装入送检盒送检。“每天的食品安全快检对老百姓来说是能够吃上安心菜、放心菜,对摊位经营者和菜市场管理者也是一种督促,能够杜绝快检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提醒经营户及时处置快检不合格产品。”小范如是说道。

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根据快速检测平合数据统计,自2018年12月全区菜市场快检中心正式运行至今,共抽检各菜市场摊位数量626户,覆盖率70.5%;抽检样品3454件,样品品种覆盖率86.67%,合格率100%。

除了快检项目强化覆盖,整个快检流程也实现了严格优化。每天5点开始,全区35家标准化菜市场的专职工作人员都会随机抽取6个样品送检。4个快检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9点前完成检测并及时通过各菜市场电子屏公示检测结果,如果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将立即通知菜市场管理方和经营户停止销售。

同时,菜市场管理方通过追溯系统查询食品(农产品)的供应商和入库日,及时对流通环节食品予以管控和下架处理,并报送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确保全区食品(农产品)安全。区食药安办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探索食品大卖场集中食品快检模式,全力保障居民食品安全。

据悉,为巩固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成果,更好的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区食药安办将通过开展菜市场中心快检室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居民、中小学生参观快检室,“面对面”了解食品安全快检全过程。同时,进一步发挥“一站三员”队伍、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作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格局,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