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微信支付携手万达商管、丙晟科技在上海宝山万达广场宣布,全国283家万达广场同步上线“微信无感支付”停车服务。
据悉,车主只需扫码进入“万达广场”小程序,点击“智能停车”,绑定车牌号码,就可以体验“入场不用领卡、离场无需扫码”的无感支付停车服务。这让车主的停车出场时间从以往20秒缩短到了2秒左右,提速90%。
发布会现场,丙晟科技公司CEO Gordon算了一笔账,以截至目前,全国280多座万达广场每年超过1亿笔停车的单子的数量来算,一年微信无感支付停车可以为全社会节约出20多亿秒,
这是什么概念?可以节约60多年的社会总成本时间,这里面还包括停车的时候要停下来要排放尾气,要对车和路、空气都有损害,我们今天的无感支付对整个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会有非常大大帮助。
无感支付停车代表的智慧交通,是微信支付依托自身产品能力推动商业体数字化升级的缩影。事实上,微信支付正在做的远不止这些,它要打造城市智慧生活方式标配,做“36行”的“工具箱”。
微信无感支付停车的“2秒快速过闸”原理,与常见的路桥收费方式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颇为相似,都是将车牌和免密代扣的绑定,从而实现不停车缴费的目的。
对于ETC而言,车辆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 ETC 车道上的微波天线通讯,联网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同样,微信和车牌绑定之后,也产生了无感支付的场景。
腾讯微信支付交通出行中心的高级总监王宇西介绍,
(无感支付)不需要定位,其实从支付的原理,(它)采取的是委托代扣。所谓的委托代扣,就是小额免密,就是我授权,开通无感支付。停车场识别你的车牌,和车牌绑定,这个逻辑其实就和人脸识别支付是一样的,微信的停车场无感支付是识别车的车牌。
尽管不少停车场已经支持扫码支付,但有些地下停车场因为信号不好,车主在无法扫码的情况下,只能前往购物中心指定的人工缴费的地方去缴费,比较麻烦。如果开通了无感支付,车主完全不需要管手机,甚至不带手机都可以。
正如滴滴打车的缴费逻辑,车主无感支付停车费用,也并不是必须现场付钱。车辆出场后,系统会进行催款,提醒车主缴纳停车费。如果系统未收到费用,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识别用户行为。比如,车主连续3、4次没有缴费,系统会将其判别为恶意行为,当该车主下一次停车,可能无法使用无感支付,只能扫码缴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微信无感支付,万达还其他的支付方式和现金缴费,这取决于车主自己的选择。
在王宇西看来,单从支付方式的角度考虑,各家大体类似,就像扫一扫,用户习惯用支付宝扫就用支付宝扫,习惯用微信就用微信扫,或者是银联或银行的APP也行,这都取决于用户,在支付的形式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但是,这里面无感支付有差别,比如说微信的无感支付,全程采取的是先出场后扣费,所谓的先出场就是只要车主开通了微信无感支付,不管有没有信号,不管他的钱包里面有没有足够的余额扣这笔停车费,我们都会优先让用户先出去,避免造成停车场的堵塞。可能其他的支付公司,它是可以开无感,但是一定要先扣款成功才能出去,可能差一点就在这里。
4月底,微信和万达广场的停车场无感支付电子发票将上线。届时,在已有的微信支付扣款成功消息后,会加上一张电子发票。
事实上,在与万达合作开通无感支付停车服务前,微信已经在深圳机场、深圳北站等交通枢纽上线了这一服务。
王宇西认为,与交通枢纽不同的是,万达是全国连锁性的购物中心的形式,它更加在意的是通过这一服务,将车主和零售、餐饮结合。比如,车主进场以后,向车主精准推荐他可能会来万达购买的物品,或者享受的体验。
原来我们理解的停车场,不管是现金还是扫码缴费,万达都不知道它的会员或者这个会员对应的车主是谁。而现在接入无感之后,每个车主绑定了车牌,并且和万达的会员体系做到相结合。
相结合之后,每个会员本身在万达的消费都有消费记录,比如说每次我来万达就会买H&M或者是ZARA,下次我来到万达的时候,肯定会优先给我推ZARA或H&M的促销优惠。比如说在ZARA消费满400元就可以免停车3小时,这对我来说就特别好。
这相当于是点对点,把我本来就需要的信息推给了我。这就是由停车在万达商业这块带来结合的一个比较核心的点,也是目前万达比较看中的一个点。
王宇西提到,万达本身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会员体系,在万达里面的任意商户进行消费都会有积分,可以兑换停车券或者说兑换一些购物的折扣券。但是,万达原来的会员和传统的消费没有做到很好的结合。而通过人脸,通过车牌(无感支付)这种形式,万达会员所有的数据链都可以做到闭环的形式,这也是万达和微信合作的核心点。
为此,腾讯和万达在去年一起成立了丙晟科技,专注于线下实体商业数字化、信息化。“无感支付停车”就是丙晟基于微信支付的产品能力的输出,也是丙晟牵手万达和腾讯共同打造智慧广场的项目之一。
据悉,丙晟也并不只服务于万达,该公司丙晟现在下面已经接入了数千个停车场,万达只是其中之一。
在依托微信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同时,万达也像是微信的产品能力的一个阅兵场。
微信副总裁耿志军提到,在2013年左右,微信就已经开始根据万达的商圈以及Mall的各种模式,探索如何将微信以及将互联网、支付的各种技术应用在商业体里面。今年3月19日,微信支付进一步公布了深耕“36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无感支付停车代表的智慧交通,就是继零售、餐饮之后微信支付重点行业。
在万达这样的综合体里面包含了很多很多行业,比如说餐饮行业、零售行业、停车行业。我之所以提到这三个行业,因为这三个行业在中国的整体的支付的交易的笔数上占最大,基本上零售第一,餐饮第二,第三就是交通,所以是最重要的三个行业,(这)恰恰和万达实体有更多可以紧密结合的地方。
除了和万达合作之外,微信支付也正在和深圳的天虹、新一佳,以及其他的全国TOP的大型的购物中心等陆续接入合作。
“给各个行业做工具箱”,这是微信支付选择的助力产业互联网的方式。
我们相信,大家可以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看到,我们可以用整个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微信以及微信的公众号、小程序、以及支付的底层能力,赋能商业平台。我们相信未来大家越来越能感受到,微信不尽然是一个社交的工具,支付不尽然是一个支付的工具,都是可以成为我们每一个行业的工具箱,以及所能够释放出来的科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