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场大选引人关注。
一是斯洛伐克总统大选,45岁的女律师卡普托娃胜出,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二是乌克兰总统大选,喜剧演员泽伦斯基以30%的得票率遥遥领先于其他38位候选人,包括现任总统波罗申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场大选中,无论是女律师卡普托娃,还是喜剧演员泽伦斯基都是政治新人,都没有过什么从政经历,但一个打败了职业外交官谢夫乔维奇,另一个的得票则远超现任总统波罗申科及前总理季莫申科。
近几年,没有或鲜有政治经验的政治新人出任国家领导人,已经成了国际政坛的一大现象。
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了。此外,意大利总理孔特此前是一位毫无政治经验的法学教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7年大选前也是没有任何选举经验的新人一枚……
曾经,缺乏政治经验是竞选的一大软肋,而如今,若这点还称不上是竞选优势,至少是一个不能算缺点的特点。
在政治舞台上,新人变得前所未有的耀眼。打“新人”牌也成了不少政党的竞选策略。
比如,去年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就向几个共和党“腹地”派出了不少新人选手,最后战绩不俗:得州第7选区的获胜者是律师出身、毫无政治经验的弗莱切尔;第23选区的获胜者琼斯曾是美国空军情报官员,也无从政经验;而第32选区的阿尔瑞德则在NFL打过橄榄球,也没有从政经历。
政治新人的崛起,离不开互联网。大选离不开金钱,更离不开渠道。如今,候选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广大选民直接接触,这个渠道是任何人脉渠道所无法比拟的。
看看那些获胜的政治新秀,几乎各个都擅长利用社交媒体,一些还是“网红”。如果没有互联网提供的这个渠道,很难想象没有政治背景、也没有政界人脉关系的政治新人能赢得一场大选。
当然,除了互联网因素外,政治新人的崛起也与越来越多选民对传统政客失望有关。选民希望改变,而最彻底的改变,无疑来自全新的面孔,只有全新的面孔才能清除政治陈诟。
比如马克龙胜选,就是因为法国人民对传统左翼、右翼政党失望了。
法国历来是左翼和右翼政党轮流执政,但几十年了,两者都没有给出选民想要的改变。于是法国人选了没有传统政党支持的新人马克龙,马克龙也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首位独立候选人。
只是,从马克龙如今的低支持率也可以看出,选举时赢得选票是一回事,之后能否继续赢得选民支持是另一回事。
选民选择新人,当然是希望改革,但改革从来都不简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很可能是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不了的。
而且在改革这条艰难的道路上,缺乏政治经验往往也会成为一大掣肘。
天才型的政治领导人毕竟是少数,因缺乏经验引起的判断失误、顾此失彼倒更为常见。这也是为何许多政治新人一上台,支持率即遭遇雪崩式下滑的原因。
在乌克兰大选中,虽然泽伦斯基的得票远远领先其他候选人,但因为这位喜剧演员得票未过半,所以还得在4月21日与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来个对决。
不知国际政坛是否又会多出一位新人型领导人?不知乌克兰人民对他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