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一个个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天文词汇;然而在过去,人类竟然从未见过真正的黑洞。
所有的黑洞图片只发生在人们的推测和想象中。
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将于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发布。
这张照片是经过全球200多位科学家数年的努力而得,中国也参与其中。
明晚,全球六地: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中国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将以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和日语四种语言,同时宣布这项重大成果。
人类首次拍到黑洞照片的EHT则是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 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EHT)。
事件视界是什么?为什么能够拍到黑洞照片?
理论上,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
光都无法逃脱黑洞的话,照片要如何拍?
答案是:给黑洞“拍照”,其实是拍黑洞的“暗影”。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左文文博士解释,2000年,Falcke等天文学家们首次基于广义相对论下的光线追踪程序,模拟出银河系中心黑洞看起来的样子。
根据他们的模拟结果,如果黑洞后面有一个类似于吸积盘的平面光源,平面光源发出的光子,会受到黑洞的强引力场的影响。天空平面会被一个名为黑洞“视边界”的圆环一分为二。
一边是在视边界圆环以内的光子,只要在视界面以外,就能逃离黑洞,但受到很强的引力作用,亮度低;一边是在视边界圆环以外的光子,能绕着黑洞绕转多圈,积累的亮度足够高。
这样的结果是,从视觉上,我们就会看到在视边界内侧的亮度明显更弱,相比之下,看起来就像一个圆形的阴影,外面包围着一个明亮的光环。故此得名黑洞的“暗影”。
大家或许会好奇,明天要公布的黑洞照片,是属于哪个黑洞的?
它就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是从地球上望去最大的黑洞。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教授介绍,黑洞有不同类别,其中包括小黑洞和超大黑洞。人们过去知道的那种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形成的黑洞属于“小黑洞”,每个星系都存在几百万个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
还有一种超大黑洞,则存在于每个星系的中心,质量为几百万倍到几十亿倍太阳质量,这种超大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仍是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消息显示,人马座A*的质量是430多万倍太阳质量,对应的半径是1300多万千米,“视边界”的半径约3300多万千米,到地球的距离26000光年。
2017年4月,“事件视界望远镜”阵列中的8台望远镜同时运作,完成了超级黑洞相关数据的收集,并经过两年的“冲洗”,最终得出首张清晰的黑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