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飞絮是什么呢?
目前,本市的飞絮主要是由悬铃木、杨树、柳树产生的。
其中,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是我市主要的行道树树种。每年春天,悬铃木果实炸裂,其暗黄色的团状果毛便会在风力作用下开始飘落。此外,在果毛脱落的同时,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量的花粉,这时的行人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空气中有毛絮状物体在“飞舞”。
而柳树、杨树白色的飞絮则是它们的种子,主要栽种在公园绿地里。
飞絮是怎么产生的?
每年都有飞絮之扰是因为上海与“法国梧桐”的情谊深厚,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87年。
作为上海最具特色的行道树,多少年来一直都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飘絮问题。悬铃木作为我市飞絮的主要来源,每年春天,其果实炸裂,暗黄色的团状果毛在风力作用下开始飘落。在果毛脱落的同时,悬铃木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量的花粉,这时的行人能明显感到空气中有毛絮状物体在“飞舞”,“飞絮”是它在特定时间内的一种生态学习性。
没有完美控制飞絮的方案
近些年来,园林绿化部门致力于悬铃木果毛飞絮的控制研究,但由于存在药剂成本不菲,不同规格树木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药剂喷洒会对行人出行及环境带来影响,且需要每年都进行农药喷洒等问题,很难大面积复制推广。
目前控制果毛最有效的措施依然是修剪控果,因为果球大多生长在多年生枝条上,冬季对多年生枝条的适当修剪可以大大减少结果量,其次在夏季剥芽过程中,同时修除果球。
研究表明,通过合理修剪可以减少90%果毛的产生。但该方法在部分道路实施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中心区域的小马路,路幅较窄,悬铃木又较高,登高修剪的难度和危险度都很大,作业时间长,对交通影响较大,因此这些道路的行道树往往需要两三年才能彻底修剪一次。
应对“飞絮季”小贴士
在飞絮飘舞期间,出行时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做到“一穿二戴”——“穿长袖、戴口罩、戴眼镜”,基本可以避免果毛飞絮带来的影响。如果不慎果毛飞絮进入眼睛,接触皮肤致使发痒,切记“不慌、不揉、不挠”,立即用干净凉水冲洗或湿纸轻轻擦拭,亦可用湿毛巾冷敷。如果出现严重过敏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