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黄梅戏的故乡,听江南小调,看滚滚长江,读“徽派诚品书店”,追寻不一样的古徽州文化


作者:张姗
编辑:张姗
时间:2019-04-09 18:27

作为安徽的旧省会、黄梅戏之乡、曾经的“长江五虎”之一,安庆总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传奇故事,虽然对不少外地人来说,安庆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来自历史教材里的“安庆内军械所”,即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还有那《天仙配》里脍炙人口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黄梅戏小调……但实际上,安庆这座小城里还隐藏着更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小城故事知多少

要说安庆,首先要聊一聊安徽省的历史变迁。康熙六年(1667),清廷拆分江南省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安徽省自此正式建省,其名则分别取自“安庆”、“徽州(如今的黄山市)”两府首字,由此可见这两座城市的重要地位。

而安庆的历史,则更悠久了。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那么,这座宜居宜人的小城里,究竟有哪些好玩和好吃的地方呢?

听丨黄梅戏会馆

来到黄梅戏之乡,怎能不去听一听正宗的黄梅戏呢?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安庆艺人程长庚随徽班进京,后逐渐将徽剧改革演变为中国戏坛上影响最大的国剧——京剧,因此,安庆又被称为中国京剧的发源地

只要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或多或少都会唱几句简单的黄梅小调。而黄梅戏会馆、黄梅戏艺术中心,更是遍布在大街小巷。

在安庆市区繁华的人民路上,就有一家黄梅戏会馆,成立于2006年8月19日,占地总面积1200㎡。会馆内部装修以徽派建筑为基调,飞檐雕栏、古色古香、质朴素雅,庄重中沁出一股浓郁的戏曲韵味。

整个会馆构造分为前后两部分:会馆前区为公益性艺术展厅,陈列着大量与黄梅戏相关的老照片,让观众可以初步了解到黄梅戏的发展历程。

会馆中心为会馆演出厅,演出专用的中型舞台两侧悬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红木桌椅庄重典雅,一次可容纳两百多名观众。

借鉴古代茶楼艺术,观赏席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大厅设有红木八仙桌12张,接近舞台,可近距离欣赏黄梅戏表演;会馆的二楼设有独立看台的大包厢三个,可以从上方将舞台全景尽收眼底;同时在大厅的两侧和二楼侧面又增设卡座共12个,卡包2个,让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

推荐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看丨迎江寺·振风塔

登高远眺滚滚长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远望着渡轮缓缓驶来,江上的风微微拂面,不用说,那一定是舒畅极了!

位于安庆市迎江区的振风塔就耸立于长江之畔,是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等名句中描绘的就是这座宝藏之塔。

振风塔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塔,是座砖石结构的古塔,始建于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耸立于长江之滨,是安庆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振风塔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塔内有很多古时石雕和碑刻,显现出悠久的历史底蕴。

二至六层塔室各有四门供游人远眺,门外有回廊玉石栏杆环卫,可以循廊看塔,亦可凭栏极目,从塔上登高远眺,滚滚长江一览无余,整个城市都尽收眼底,非常壮观,但是廊道的宽度一般只有80cm左右,每层塔边上的围栏特别低矮,游览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读丨前言后记

在市区的人民路上,有一座典型的西洋建筑,这幢曾是旧劝业场和民国时期安徽省政府办公楼的老建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为振兴商业筹议“安徽劝业场”,民国四年(1915年) 12月6日,“安徽劝业场”工程正式落成完工。

民国十五年(1926年) ,中国内地第二座设市的城市“安庆市”,市政管理机构“安庆市政处”在劝业场成立,安徽劝业场大楼更名为“市政大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日本驻“安庆领事馆”在安徽劝业场门前钟楼广场播放日本天皇投降诏书。如今,这幢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已华丽变身为综合性书店「前言后记」。

「前言后记」坐西朝东,三层砖木结构。与其说这是一家书店,不如说这是一个博物馆在这里,书本里满是油墨印刷的香气,老放映机配上陶艺和泼墨的油画,老式的枣红色楼梯,走上去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

老式的原木桌上,摆着古铜色的留声机和生锈的发报机;一台老座钟,细数着悠悠时光;婆娑的吊灯,摇曳着光与影;墙上的电影胶盘,仿佛唤起了对旧时光的回忆;一架老式钢琴,静静地伫立在书店一角。旧风琴、立式摆钟、复古留声机,各种怀旧感满满的老物件,将民国风情尽情演绎。

「前言后记」阅读室内经常满座,从稚嫩的幼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安安静静地沉浸在这片书香之中。

选一本喜爱的读物,捧一杯温热的咖啡,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

游丨天柱山

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境内的天柱山为大别山山脉东延余脉,是安徽之源,国家5A级旅游区,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便是由此而来,连安庆机场都以此山命名为“天柱山机场”,由此可见天柱山在安庆人心目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中山、低山、盆谷、丘陵、溪涧,各种地貌地形一应俱全,天池峰、飞来峰,天柱山遍布流泉、飞瀑和龙潭。每逢春潮、夏汛,到处银练飞舞,银河倒悬。河谷横剖面呈深切峡谷和谷中谷的特征。两岸奇峰夹持,古松掩映,更显得分外灵奇险秀。

天柱山景区附近有很多个体快餐,有机会也可以品尝一下当地特色美食,比如:盏儿糕、鸭蛋糕、糯米欢喜团、芝麻面糍粑、连浆豆皮、芝麻糖茶等。天柱山特产主要有:晴雪香茶、雪湖贡藕、珍贵药材、蕨菜等,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打包”一些带回家。

悟丨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约10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信后,批诗一首: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此后,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六尺巷虽只有百余米,但“谦逊礼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宽容豁达精神,却远非几分钟距离所能承载的。

尝丨舌尖上的美味

说到安庆的吃,一定少不了这几家老字号——

柏兆记:始建于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清末柏绍卿创牌的专营清真名糕细点的老店,也是安徽省第一家专业加工生产清真食品的企业。

柏兆记手工制作的蛋黄酥和绿豆糕,是一直以来的爆款,小巧精致,色泽鲜艳,入口即化,光是看图片就已经口水直流了!

贡糕:色泽洁白如雪,形如薄薄的长方形纸片,香味自然纯正,有弹性、韧性,入口即化,口感细腻软糯。明永乐年间,此糕曾作为贡品上贡给朱棣皇帝品尝,嗣为“宫廷名点”,因其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贡糕。


此外,安庆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如“两弹元勋”邓稼先、新文化运动发起人陈独秀、小说家张恨水、当代诗人海子等,他们的故居也是值得去打卡的景点。

这样一座历史悠久、遍布名山秀水和人文古迹的皖南小城,你心动了吗?趁着春暖花开,微风和煦,赶紧出发吧!

图片:记者拍摄以及视觉中国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