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精品村建设之“样板”,奉贤吴房村“小桥流水人家”洋溢诗情画意


作者:钟晖
编辑:钟晖
时间:2019-04-10 14:49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派江南水乡的亮眼新布局,还有餐厅、民宿一幢幢拔地而起……作为上海第一批规划建设的9个精品试点村之一,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正在从原来的村落,一步步“升级”为一座具有江南海派风格的美丽家园。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吴房村,只见一幢幢外墙面修缮的房屋已经拆除安全网、脚手架,露出粉墙黛瓦的新面容。新建的桥梁装上栏杆,与新开挖的河道以及旁边的绿化景观相映成画,展露“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那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已经在建设者的手中逐步铺展开来。

建设项目“面面俱到”

据建设方中交上航局介绍,吴房村一期先行示范区施工内容有房屋土建、新建道路、护岸治理、河道疏浚、新建桥梁、截污纳管、景观绿化等等,于去年6月1日开始施工,至今年3月15日,河道疏浚、新建环路、内部道路都已经完成,村内房屋改建完成80幢,截污纳管已全部到位。,桥梁装饰也已就绪。

此外,建设者还绿化种植乔木580棵,场地整平3200平方米,新建二期环路920米,观光路翻挖新建4300米,路缘石铺贴完成100%;美人鱼鱼塘工程以及钱桥影剧院一期也已竣工完成。

“老古董”物尽其用

建设者研究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翻阅了历史文献资料,将当地的三百多年的文化融入到设计理念中。还搜集了吴房村老旧物品,如青石板、水缸、瓦片、磨盘等具有一定历史年代感的“古董”,并将其适当运用在整个村落的建设中。

对百年老宅,修旧如旧;对百年老榉树更是格外呵护,以保留村庄的历史风貌,力争在村落的每个点都能融入历史文化“小故事”,以此来展现古村落的风貌。

施工图要给百姓们过目

最繁忙的时候,现场至少有300多人在同时施工。在当地老百姓的“眼皮底下”,周围的眼光比“监理”还要严格。每户每家宅前屋后的设计图纸,建设者也会给村民过目,向他们解释介绍,请他们把关。

比如有老百姓提出,门口的河道不能冲着自家房子,施工队就帮忙找到了设计人员,想办法让河道弯一弯,改个道。据悉,项目签约从最初的38户到61户,签约率达到81.3%。

“生态护岸”作用多

对于城市道路造桥,都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规范,但是乡村的小桥流水,需要适应乡村风貌。因此,建设者在技术上制定了一套可行的造桥方案,既满足造桥的规范和标准,又符合江南乡村韵味。

 在河岸整治过程中,建设者创新使用了“生态护岸”,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打造具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形式。

效果图也曾向村民展示

在现场,施工人员劳防用品穿戴整齐,围护围挡整齐划一。“我们要求对每栋房屋施工做到工完、料净、场清,工程车辆冲洗干净,保持道路整洁,洒水车定时洒水,控制扬尘。打桩选择时间,控制噪声,尽量不影响村民的休息。”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

在每栋在建房屋前,曾经贴心地树着一块建成后的效果图。施工区域内的黄桃树、橘子树等果树,细心地用网布包拦好。据说,实在要占用村民的菜地等,施工方会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确保工程推进有序。

围观施工一目了然

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方式吸引了往来的村民驻足,“他们干活真规范,和那些野路子施工队就是不一样。”村民们如是说。

居民们比施工队还要“投入”,有时会花几个小时在一旁查看自己房屋的修缮进度:量量钢筋粗细、查验砖块质量、检测墙直不直、检查模板外面混凝土有没有外漏。建设者在施工中质量控制做到精细化,让村民们翘起了大拇指。

吴房村将会成就很多个“中国第一”

吴房村一期建成并试营运后,今年下半年将正式营运并形成标准管理模式,举办桃花节、青村创意农业创业大赛、黄桃节、长三角美丽乡村论坛等活动。还计划联合社会资本探索市场化开发美丽乡村的模式,逐步开始统筹考虑周边其他乡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吴房村美丽乡村建设是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创举,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将成为一个美丽乡村的样板,成就很多个“中国第一”。




图片:钟晖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