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鸭、油爆虾、清炒鳝糊...... 要说本帮菜中的老字号代表,坐落于城隍庙的上海老饭店,是不得不提的名字。
老饭店的本帮菜做得有多好?
2014年11月,其“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人有多爱它?
老饭店方面表示,2019年才刚过去1/3,2020年的年夜饭就已经预订过半。不少老顾客习惯吃完当年年夜饭,就预订明年的,还可以顺便提前“抢占”好的包间和宴会厅。
对于上海人来说,上海老饭店就像家一样。
2017年,上海老饭店在《舌尖上的中国Ⅱ心传》中亮相,带火了本帮菜扣三丝。
火腿、鸡脯和冬笋,三种极鲜的食材批成薄片,再切成直径不到0.5毫米的细丝...... 依托社交网络的传播,扣三丝一时成了老饭店的“网红菜肴”。
而这,只是上海老饭店发展史中的一个闪光点。老字号得以常红百余年,并非一道菜肴火爆所带来的。
甜上口,咸收口,油而不腻,这是本帮菜的特色,更是一种上海味道的代表。
不过,对于海纳百川的上海来说,这并非天然就具有的口味。据老饭店工作人员介绍,本帮菜这一概念是在上海开埠以后,外地风味纷纷入驻才得以形成。
甚至,现在不少经典本帮菜,当年也是受到了“客味”启发才研制而成。比如清炒鳝糊,就是改良于徽菜;八宝鸭的蓝本,则是早期苏锡帮“大鸿运楼”的八宝鸡。
上海老饭店之所以能成为名扬百年的老字号,很重要的一点,是老饭店忠于本帮菜的本味。
以制作油爆虾为例,据了解,上海老饭店使用的是活河虾,并且在尽可能统一河虾的规格。老饭店方面表示,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油爆虾虾腮才会打开,虾壳入口有脆感。
如若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规格偏小,或者冰鲜河虾来做,就会失去油爆虾的本味。
还有老饭店限定推出的青鱼秃肺。这是一道小众传统本帮菜,需要宰杀活青鱼,取出附在鱼肠上的鱼肝作为原料。
由于每条青鱼上都只有一点点鱼肝,所以传言,要凑足15条青鱼才做得成一道菜。
老饭店方面称,由于青鱼秃肺对食材和工艺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每天只供应三份,一般顾客只有提前预订才能吃到。并且,考虑到“不时不食”的关系,等过了清明,这道菜就会暂停供应了。
面对越来越多新时代的年轻消费者,上海老饭店发现,顾客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浓油赤酱”素来是本帮菜的一大标签,在早期物质条件还没那么充裕的年代,这种“甜”和“油”,是一种生活富足的象征。
然而如今,消费者在讲究口味的同时,还关注起健康和营养搭配,这意味着,要想让更多消费者接受,本帮菜一定要改良。
本帮菜的发展既要在不变之中传承,又要求在新时代的变革中迭代创新。
还是以油爆虾为例,殊不知,老饭店的这道经典本帮菜,已经是“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据了解,原来烹制油爆虾,只用红酱油和砂糖两种调料,甜味几乎都来自白砂糖,而改良后的油爆虾,则采用黄豆酱油、白酱油和生抽混合,甜度上依靠冰糖、蜂蜜和砂糖三种来共同实现。
但对于烹饪技术上,老饭店则是秉持完全传承的态度。
老饭店方面透露,油爆虾在制作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靠“读秒”来把控油爆虾的分寸。正确的做法,是厨师需要不断用手勺搅动并观察,当河虾爆到“头壳爆开,尾脚须张”的地步,就要赶紧沥油。
为了将更多这样的传统烹饪技术传承下去,2018年11月,上海老饭店还对第六代传承人候选对象进行了遴选。不仅邀请行业专家和本帮“老法师”们组成裁判团队,并结合老饭店的技师工作室和总厨办研发团队等,进行共同评选。
2019年,老饭店将进一步在线上渠道和线下体验两方面做文章。
比如,与银行开展线上合作,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这一老字号品牌;通过与豫园集团内部的产业进行联动,尝试与15家左右企业的会员体系进行打通,打造品牌会员权益共享等运作机制等。
目前,上海老饭店还计划在不停业的状态下,对内部硬件和软装进行调改,探索在影视、时尚、旅行等多方面的场景串联。
企业练好内功是先决条件,勇于尝试自然是好的,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探索的态度。我们认为,一定要经过市场的长期认可,大家始终‘买单’才是关键。